快訊

烏克蘭撤回對川普的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批川普姑息普亭

MLB/大谷翔平連兩場開轟、本季第27發 美日生涯300轟達陣

影/牽動高雄市長初選 趙天麟公開宣布支持邱議瑩

行人過馬路差點被撞飛 議員籲竹市大雅路設行穿號誌

林彥甫說,交通工程改善曠日費時,從規畫設計到施工至少兩年以上,他希望警方能在交通工程改善完畢前在大雅路增設「未停讓行人」科技執法設備。記者王駿杰/攝影
林彥甫說,交通工程改善曠日費時,從規畫設計到施工至少兩年以上,他希望警方能在交通工程改善完畢前在大雅路增設「未停讓行人」科技執法設備。記者王駿杰/攝影

新竹市大雅路緊鄰湳雅大潤發、大魯閣和大湳雅公園,兩周前一名行人走在大雅路行穿線上,差點被未停讓的汽車撞飛,市議員林彥甫指出,過去他要求市府要在該處增設行人穿越號誌,但市府都以「停車場出入口不能視為道路」、「車流量未達號誌設置標準」為由拒絕,但規定是死的,希望相關單位能重視,不要等到真的有人傷亡,再來痛定思痛。

市府交通處表示,為提醒駕駛人減速並停讓行人,已於大雅路行人穿越道周邊畫設視覺化減速標線及綠底行人穿越線,日前已向國土署爭取經費規畫行人友善區,暫未獲補助,市府將持續爭取中央補助推動行人友善區,並綜合評估是否設置號誌,整體改善大雅路行人安全。

警察局表示,竹市目前透過「標靶式科技執法裝置」,優先選擇行人事故較頻繁的六個路口進行滾動式調整。根據統計,該路口在113年度共發生9件A2類(造成人員受傷或超過24小時死亡)交通事故,經分析,其中「車輛未禮讓行人」僅涉及1件事故,並非主要肇因。

警察局指出,實地觀察顯示,該路口在週末期間行人穿越較為頻繁,已責成轄區第一分局湳雅派出所加強相關勤務,強化對車輛未禮讓行人等重大違規行為的取締,今年度截至目前已告發6件,以確保行人通行的安全。有關增設警示性標語等路口行人安全設施部分,後續協請交通處依權責評估辦理。

就差這麼一點,又一個行人恐慘死在車輪下!林彥甫說,兩周前在臉書社團看到一部令人怵目驚心的影片,一名行人走在大雅路的行穿線上,差點被未停讓的汽車撞飛。過去他和許多議員不斷要求市府要增設行人穿越號誌,卻遭市府拒絕,然而,依交通部在今年初公布的指引,市區雙向四車道(甚至該路段外側車道還有7.9公尺寬)的行穿線應該要設號誌,不然就是要把速限降低成時速30公里,以保障行人安全。

另外,林彥甫說,交通工程改善曠日廢時,從規畫設計到施工至少兩年以上,他希望警方能在交通工程改善完畢前增設「未停讓行人」科技執法設備,不要等悲劇發生,再來震怒、大執法,他會持續督促相關進度。

新竹市大雅路緊鄰湳雅大潤發、大魯閣和大湳雅公園,兩周前一名行人走在大雅路行穿線上,差點被未停讓的汽車撞飛。記者王駿杰/翻攝自林彥甫臉書
新竹市大雅路緊鄰湳雅大潤發、大魯閣和大湳雅公園,兩周前一名行人走在大雅路行穿線上,差點被未停讓的汽車撞飛。記者王駿杰/翻攝自林彥甫臉書

行人 撞飛 交通事故

延伸閱讀

高雄69歲機車騎士遭撞飛不治 轎車駕駛:對方逆向切過來避不了

竹市僅三區定點臨托供不應求 市府:多數時段仍有名額

新竹停車新契機?公有空間夜間共享 能否打造更友善的停車環境?

竹市停七停車場民眾苦等啟用日 市府:年底開始營運

相關新聞

中壢某科技大廠團膳疑似出現蛆 衛生局調查中

有民眾於網路社群爆料,中壢某科技大廠團膳炸好的排骨麵衣中,疑似有蛆,PO網公審,並強調「不是第一次」,也有其他員工於底下...

桃園3露天垃圾山減量六成 明年底掩埋場走入歷史

桃園市露天裸露垃圾山僅剩楊梅員木、龍潭店子湖、觀音保障村共3處垃圾掩埋場,隨夏日炎熱,附近居民擔心垃圾惡臭、蚊蠅孳生,市...

新竹東門市場整修 藝術塗鴉2度因施工被毀 市府急停工

新竹市東門市場3樓的藝術塗鴉牆,近日因市府施工連續遭破壞,引發議員質疑市府公共工程規範不足、管理疏失。市府也回應,已再次...

苗縣訂收費標準 公所代清餐廳垃圾除罪

餐廳、民宿、露營垃圾屬一般事業廢棄物,鄉鎮市清潔隊無償收置與處理恐有適法疑慮。苗栗縣務會議昨通過代清除及代處理收費標準草...

新屋反大型養豬場 到桃市府抗議

桃園市新屋區有私人企業投資蓋能容納上萬頭豬的養豬場,地方憂環境汙染,昨集結200多人到市府陳情抗議,藍綠民代也聲援,訴求...

竹市數位實中首招 吸引高雄5A4+學生就讀

新竹市數位實驗高中首屆招生熱門,近日公布錄取名單,其中不乏會考成績5A學生,甚至有人遠從高雄北上,校方預計8月舉辦活力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