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Andy開戰!委任律師揭家寧母「違反公司法」 開罰金額曝光

立院龍頭選舉「綠白電話門」柯文哲告吳崢求償100萬結果曝光

30天內接連確診4名子宮內膜癌病患 醫師:不能輕忽警訊

林敬旺四名罹患子宮內膜癌病人因停經後有不正常出血,檢查發現有子宮內膜增厚的情況(紅圈處)。圖/大千綜合醫院提供
林敬旺四名罹患子宮內膜癌病人因停經後有不正常出血,檢查發現有子宮內膜增厚的情況(紅圈處)。圖/大千綜合醫院提供

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2月間接連確診4名婦女罹患子宮內膜癌,院方表示子宮內膜癌已成為婦科發生率最高的癌症,對婦女健康的威脅不容忽視。

大千綜合醫院醫療副院長及婦科主任林敬旺表示,根據國健署癌症資料顯示,子宮內膜癌已成為婦科發生率最高的癌症,大千2月間確診的4名婦女病患,年齡介於52至59歲,都因停經後出現不正常陰道出血就醫,經超音波檢查發現有子宮內膜增厚的情況,在接受子宮鏡進行子宮內膜切片後,確診為子宮內膜癌,安排腹腔鏡微創子宮內膜癌分期手術,術後恢復良好並已出院。

他指出,子宮內膜癌主要症狀包括停經後陰道出血、經期不規則、經血過多、經血變多、持續性陰道出血或紅色分泌物、貧血、倦怠、下腹疼痛等;其中,停經後陰道出血是最常見且最重要的警訊。主要的高危險因子有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無生育史或晚生育、長期接受雌激素治療而未合併使用黃體素、家族有子宮內膜癌或乳癌和大腸癌病史的婦女。

治療方式分別為手術、放射治療及化療,其中以手術進行子宮全切除、雙側輸卵管卵巢切除及骨盆腔淋巴結切除為主。現今採用腹腔鏡微創手術,可大幅減少病人的疼痛感、縮短住院時間,並加速恢復正常生活及工作能力。相較於傳統開腹手術,腹腔鏡手術傷口小、出血少,且併發症發生率較低,對病人而言是一大福音。

林敬旺建議,對預防及早期發現子宮內膜癌,女性朋友應保持理想體重、規律運動、均衡飲食、避免食用高脂肪及高熱量食物,並定期接受婦科檢查。特別是停經後婦女,如有任何不正常出血,應立即就醫檢查,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病人經子宮腹腔鏡微創子宮內膜癌分期手術(紅圈處),術後恢復良好。圖/大千綜合醫院提供
病人經子宮腹腔鏡微創子宮內膜癌分期手術(紅圈處),術後恢復良好。圖/大千綜合醫院提供
林敬旺提醒女性朋友遠離子宮內膜癌的危險因子,如出現異常症狀,一定要及早就醫。圖/大千綜合醫院提供
林敬旺提醒女性朋友遠離子宮內膜癌的危險因子,如出現異常症狀,一定要及早就醫。圖/大千綜合醫院提供
林敬旺表示,大千醫院今年2月僅一個月就診斷出4名罹患子宮內膜癌的病患,可見子宮內膜癌對婦女的影響和威脅大,不能輕忽。圖/大千綜合醫院提供
林敬旺表示,大千醫院今年2月僅一個月就診斷出4名罹患子宮內膜癌的病患,可見子宮內膜癌對婦女的影響和威脅大,不能輕忽。圖/大千綜合醫院提供

子宮 微創手術 確診

延伸閱讀

前交長郭瑤琪驚傳主動脈剝離 加護病房觀察中「病況危急」

成功切除腦腫瘤!陳文茜曝副作用「連坐下都會頭痛」

35歲男只是去拔智齒「整個下顎錯被切除」術後還顏面受損癱瘓

🎧|2025癌症論壇/大便變細、小腹脹痛?醫師警告:這些大腸癌前兆千萬別忽視!

相關新聞

監所醫療費缺口 擬挪罕病預備金

矯正機關收容人增加,許多受刑人為長刑期或高齡者,造成醫療需求增加。健保總額歷年編列用於監所醫療預算未大幅成長,去年產生二...

近5年嬰幼兒受虐增 逾8成父母下手

少子化已成國安議題,但嬰幼兒受虐比率卻逐年升高,衛福部保護司最新統計顯示,平均每年接受二千名嬰幼兒受虐通報,超過九成三為...

對等關稅恐使癌症用藥漲價?病團籲加碼癌症新藥基金

美國總統川普預告,下一波對等關稅將對藥品開徵。此舉恐釀成國際新藥漲價,衛福部長邱泰源今天表示,因應癌症藥品漲價,衛福部嚴...

協和四接曝能源軍事風險 環團籲納軍事、爆炸模擬評估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提出「對等關稅」政策,台灣政府宣布將擴大對美採購,包括液化天然氣在內,以降低雙邊貿易逆差。不過,公民團體...

噪音眩影 彭啓明:不支持陸域風電

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動綠能,陸域風機也愈設愈多,隨之而來的低頻噪音、振動、眩影也影響附近居民的生活。環境部長彭啓明昨表態,指...

醫院個別總額 台大憂「灰犀牛效應」

健保個別醫院總額於四月一日上路,不少醫院院長對內信心喊話,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將此新制比喻為「灰犀牛效應」,但只能「知其不...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