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俄烏和談接近成功?川普呼籲:俄烏舉行高層會談

個資不設防!半數兒少 玩網路社群不懂數位足跡

石門、三灣清晨16.4度!今溼涼 晚起降雨漸緩 下周一鋒面移入再變天

竹市代理市長邱臣遠率團赴高雄市參訪 借鏡交通成功經驗

新竹市代理市長邱臣遠指出,市府團隊前往高雄市參訪,拓展視野、吸取創新思維,並將高雄市的成功模式轉化為推動新竹市發展的動力,進而提供市民更優質的公共服務。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新竹市代理市長邱臣遠指出,市府團隊前往高雄市參訪,拓展視野、吸取創新思維,並將高雄市的成功模式轉化為推動新竹市發展的動力,進而提供市民更優質的公共服務。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新竹市代理市長邱臣遠率市府團隊於3月19日至20日前往高雄市參訪,實地考察高雄輕軌、駁二藝術特區、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及高雄智慧城市展,透過深入交流與觀摩,汲取高雄市在交通、文化與科技領域的成功經驗,互相學習特色與優勢。

邱臣遠指出,市府透過此次標竿學習,拓展視野,吸取創新思維,並將高雄市的成功模式轉化為推動新竹市發展的動力,進而提供市民更優質的公共服務。邱臣遠強調,只有持續學習與不斷創新才能進步,打造更智慧、更便捷的城市環境,也期望未來能與高雄市有更多市政上的交流合作,共同為城市發展努力。

市府表示,此次行程包含參訪高雄輕軌,深入瞭解綠能運輸與智慧管理如何提升公共運輸效率;走訪駁二藝術特區,觀摩歷史文化與藝術及創意產業的融合,成功實現區域轉型;參觀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學習流行音樂文化與地方特色結合,並帶動周邊產業發展的實務經驗;最後參加高雄智慧城市展,即是探索智慧治理、淨零循環及智慧醫療等領域的最新技術發展。

市府說明,透過此次標竿學習,市府團隊不僅能深入瞭解高雄市在智慧城市與文化創新方面的成功經驗,更從中汲取可行的政策與實踐方式,進一步激發創新思維與改進措施。藉由學習與交流過程,將為市府未來的組織轉型與提升行政效能奠定堅實基礎。

新竹市代理市長邱臣遠率市府團隊於3月19日至20日前往高雄市參訪,實地考察高雄輕軌、駁二藝術特區、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及高雄智慧城市展。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新竹市代理市長邱臣遠率市府團隊於3月19日至20日前往高雄市參訪,實地考察高雄輕軌、駁二藝術特區、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及高雄智慧城市展。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新竹市政府表示,此次行程包含參訪高雄輕軌,深入瞭解綠能運輸與智慧管理如何提升公共運輸效率。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新竹市政府表示,此次行程包含參訪高雄輕軌,深入瞭解綠能運輸與智慧管理如何提升公共運輸效率。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新竹市代理市長邱臣遠率市府團隊於3月19日至20日前往高雄市參訪,實地考察高雄輕軌。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新竹市代理市長邱臣遠率市府團隊於3月19日至20日前往高雄市參訪,實地考察高雄輕軌。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成功 高雄市 高雄流行音樂中心

延伸閱讀

南部火鍋控先衝! 灑椒對中「29」招待100隻蝦、泉成「3282」中四碼嚐巨無霸20盎司大肉盤

2025高雄城市氣候峰會論壇 高市府締結多項國際合作備忘錄

獨/醜聞首露面來台倒數...安排「金秀賢勤務」?高雄警方回應了

危老時程獎勵5月落日!內政部數據揭送件數明顯增溫

相關新聞

新竹縣景觀榮耀再添2座 台灣景觀大獎肯定地方環境專業

新竹縣環境景觀工程傳出好消息,湖口鄉「觀星夕照:心靈的後花園」與環境景觀整備計畫、尖石鄉錦屏村小錦屏溫泉步道環境營造與改...

賴17條公布後... 縣長鍾東錦今率團赴陸 苗縣府:純屬巧合

苗栗縣長鍾東錦今天率團赴大陸四川交流參訪8天,成為「賴17條」公布後第一位赴陸參訪的縣市首長,引起矚目和話題,縣府方面今...

首開先例兒童節改送禮券 竹縣讓孩子做主選喜歡的禮物

兒童節即將到來,新竹縣政府今年首開先例,將具體的禮物改為禮券,讓孩子做主選自己喜歡的東西,並藉此機會讓孩子在家人的教導下...

桃市府小內閣異動 觀旅局長周柏吟請辭

桃園市政府今下午發布人事異動,觀光旅遊局長周柏吟因家庭因素請辭,市長張善政已勉予同意,將於本月底離任,職缺將由副局長王麗...

石門水庫寒流雨量大補6個月最高 桃竹農灌用水供二停三

台灣連日大陸冷氣團影響,雨勢不斷,桃園市石門水庫集水區在這波雨勢助攻下,挹注石門水庫水量大補,今天上午水位達243.69...

桃園龍潭缺國民運動中心 地方盼運動公園球場改建

桃園市龍潭人口逾12.7萬人,地方卻缺乏運動中心,僅有戶外的運動公園供休憩,民代希望運用龍潭運動公園內籃球場及網球場空間...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