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科技首都」竹縣現有19處科技執法地點 未來3年將再增9處

科技執法愈來愈先進,新竹縣目前共有19處地點設置科技執法,設置後發生事故件數明顯降低,新竹縣警局目前已爭取到中央補助經費,未來3年內將增設9處科技執法地點,警方強調取締並非目的,保護用路人、行人的交通安全才是執法的用意。
新竹縣警局指出,竹縣從2021年起陸續在常有交通違規、事故路段建置14處科技執法設備,設置後的事故件數比較,2023年事故總件數322件,比2022年497件少了175件,減幅達35%。今年7月起再增加5處科技執法地點,目前全縣共有19處路口或路段實施科技執法,數量與其他縣市相較並不算多,甚至更少。
警方表示,科技執法主要項目包括闖紅燈、未依標誌標線號誌、違規停車、未禮讓行人等,使用路口多功能科技執法設備以AI自動判斷違規行為與違規路徑,再由專責員警藉由後端管理平台從嚴審查,確認違規事實後才製單舉發。另外交通巔峰時段、車輛壅塞等情況造成車子卡在路中等違規現象,都會排除。
警方說,竹縣去年科技執法件數為46408件,今年1至10月執法件數為43247件;被取締的車輛多是外地不熟悉竹縣路況的駕駛,科技執法地點都公布縣警局網站,設置在各鄉鎮市路口、高鐵站,另外鳳鼻隧道雙向、台3線82.2K至84.3K雙向的區間測速,也都列入科技執法地點。
警方表示,縣府向中央爭取科技執法經費,已獲同意未來3年補助經費3060萬元,每年增設3處,每處設置經費340萬元,至於設置地點將視需求再規畫確定。目前「行人地獄」的問題備受關注,不禮讓行人已是取締重點,民意也支持,已成為爭取科技執法經費的要件。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