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嚇死人!日本岐阜多處突現「動物頭顱斷肢」 居民心驚:不敢深夜外出了

打敗業務主管、工程師 獵才第一名職務讓人力銀行驚訝

總統府員工春節禮金沒了 藍委批:公關費等可流用卻欺負基層

台灣唯一獲獎!科技改善交通 桃園獲「2024首爾智慧城市」銅獎

桃園市政府養工處為降低夜間路口肇事事件,改採人體眼球適應的雙色溫路燈設置。圖/市府提供
桃園市政府養工處為降低夜間路口肇事事件,改採人體眼球適應的雙色溫路燈設置。圖/市府提供

2024首爾智慧城市獎(Seoul Smart City Prize)揭曉,桃園市政府「以AI促進交通平權及行人安全計畫」獲頒「以人為本獎」銅獎殊榮,也是台灣唯一獲獎城市。

由國際智慧城市組織(WeGO)與首爾市政府於2022年設立的「首爾智慧城市獎」,目的在形塑以人為本、包容弱勢的智慧城市願景。

市府表示,為全面推動智慧治理,市長張善政上任後特地組成「智慧桃園推動會」,市長親自擔任召集人,副秘書長金志聿統籌,透過跨機關平台策進各項智慧治理計畫,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智慧桃園成果屢獲國際肯定,除今年初榮獲全球智慧20大獎,10月也獲Gartner政府數位創新服務獎、全球資通訊科技應用傑出貢獻獎(WITSA ICT Excellence Award)等獎項。

桃市府此次在首爾獲獎的計畫由交通局、警察局、養護工程處及智慧城鄉發展委員會跨機關合作的專案,透過智慧桃園推動會整合各機關對於行人安全的政策措施,包括使用AI影像辨識技術的「行人穿越警示系統」、「微笑車輛速度偵測提醒系統」、「路口未禮讓行人科技執法」,以及以不同色溫明確區分辨識度的「路口雙色溫路燈計畫」,以提升桃園整體行人安全。

交通局長張新福表示,「行人穿越警示系統」及「微笑車輛速度偵測提醒系統」透過AI影像辨識技術及速度雷達偵測系統,於路口、路段針對行進中車輛或行人,進行偵測防護,提醒用路人注意其他方向來車,建置後多數路口事故皆有下降趨勢,整體事故下降率達61%;預計今年底前再新增12處行人穿越警示系統,累計完成20處智慧交通安全路口路段防護系統。

警察局長吳坤旭指出,全市「路口未禮讓行人科技執法」計36處,今年1至8月共取締6525件,占未禮讓行人總舉發件數約52%,建置地點事故較去年同期減少584件,下降21.46%。

養工處則提到,「路口雙色溫路燈計畫」導入人因視覺的概念,利用白光與黃光不同色溫光譜變化,刺激用路人眼球柱狀細胞及桿狀細胞,提升夜間行經路口時的專注力。市府已於全市超過1500處重要、易肇事及通學周邊路口全數建置。今年1月至6月雙色溫路口整體肇事案件數量較去年同期下降約三成,凸顯雙色溫路口對於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智發會主委吳肇銘表示,本次桃園在全世界眾多城市競爭下,不僅入圍複賽16強,最後更拿下「首爾智慧城市獎-以人為本」銅獎,顯示桃園透過科技提升市民生活品質與城市永續的成果。

張善政 智慧城市 桃園 科技執法 行人 首爾

延伸閱讀

國光變色流感疫苗同批號桃園6萬8350劑 未接獲不良反應

等3小時起跳!桃園賣場1餐廳人潮擠爆 網揭:店員忙到生不如死

桃園男騎改裝「紫光機車」噪音太大 耍帥不成慘噴錢

桃園首推客家文學食玩盒 派對結合飲食故事致敬鍾老

相關新聞

年貨大街買到肉鬆摻指甲大塑膠異物 桃園市府立即嚴管撤攤

桃園市政府經發局今天表示,有民眾反映於年貨大街某攤位買的肉鬆裡面有1片指甲大的塑膠異物,市府第一時間追查,並要求該攤位停...

拱天宮擲筊進香日程 「粉紅超跑」5月2日出發

今天是農曆十二月十五日、俗稱尾牙,也是苗栗縣通霄鎮白沙屯拱天宮媽祖擲杯、擇日明年南下北港參香的大日子!下午1點左右,廟方...

竹縣意外死亡救助金30萬放寬年齡限制 設籍滿6月就符合

新竹縣政府今天宣布竹縣意外事故致死救助金將放寬年齡限制,原先僅補助年滿15歲以上的縣民,放寬後將能涵蓋更多弱勢族群,縣府...

中壢國民運動中心昨緊急停用 竟是有人在SPA池做缺德事

桃園市中壢區中壢國民運動中心昨晚上緊急公告SPA池發現排泄物暫停開放,引起許多運動民眾吃驚,市政府體育局今天下午表示,經...

獨/張善政小內閣異動 傳新任原民局長巫師身分超特殊

桃園市政府人事異動,原民局長陳姿伶因生涯規畫請辭,經市長張善政同意,今天辦理離職;據傳新局長人選已經確定,其學經歷不但橫...

新竹縣智慧城市跨大步 數據平台、客語智能客服服務上線

新竹縣推動智慧城市跨大步,將有兩項創新的智慧服務上線,新成立的數據平台整合竹縣既有開放及系統資料,結合開放資料集等資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