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手機接飯店USB充電孔跳出恐怖一幕 網急喊:我改用行動電源了

雙城論壇陸委會直接封殺台辦主任 蔣萬安遺憾:要開大門走大路

尾牙後續攤 北巿45歲男酒醉摔倒頭遭重創...送醫不治

希望降低交通死亡事故 竹市本月16日啟動11處科技執法

新竹市地狹人稠,易發生車禍,市府統計,今年一至七月行人30日交通死亡事故較去年同期增加10件,這10件皆發生於一至三月,因此,市府推動交通改善作為,宣布本月起將有多項精進措施。記者王駿杰/攝影
新竹市地狹人稠,易發生車禍,市府統計,今年一至七月行人30日交通死亡事故較去年同期增加10件,這10件皆發生於一至三月,因此,市府推動交通改善作為,宣布本月起將有多項精進措施。記者王駿杰/攝影

新竹市地狹人稠,易發生車禍,市府統計,今年一至七月行人30日交通死亡事故較去年同期增加10件,這10件皆發生於一至三月,因此,市府推動交通改善作為,宣布本月將有多項精進措施,包括全市號誌調整運作時間,於離峰時間提醒駕駛人行經路口應停讓行人、16日起啟動11處科技執法、召回公車駕駛,強化停讓行人及指差確認教育訓練等,希望將車禍傷害降至最低。

交通處說明,市府於今年四月即掌握一至三月底交通死亡事故有增加趨勢,因此陸續進行各項改善作為,包括日前宣布「守護行人 道安五環」行動方案,使四至七月行人交通死亡事故發生一件,已有顯著成效。

另外,目前市區主要道路號誌運作時間為全日運作,而車流及行人較少的路口,以上、下午尖峰為主(上午7至9點、下午5至7點),故離峰時間(清晨、夜間時段等)為免讓駕駛人及行人空等及久候,改為閃光運作。

市府發現,今年有多起車禍事故都是以高齡者在清晨或夜間,且違規穿越道路者為多,為使駕駛人行經路口停讓行人,本月起將全市號誌運作時間調整為5點至晚間10點運作,而這次調整僅針對離峰時間,故對民眾上下班時間無任何影響。

另外,10月16日起將啟動11處科技執法,針對事故主要肇因及駕駛人常見違規行為,包括未停讓行人、機車行駛人行道、闖紅燈及轉彎未依規定等實施科技執法;市府與交通部公路局新竹區監理所共同召回公車駕駛強化停讓行人及指差確認教育訓練,並進行聯合稽查職業駕駛及市區公車駕駛停讓行人,也針對高風險大客車業者進行稽查,盼持續精進道安作為,提高駕駛人道安意識、遵守交通規則。

交通處補充,目前市府已提報21處行人易肇事路口改善,9月已完成中央路與錦華街、中華路與信義街等七處路口,預計年底全數完成;今年截至目前已完成2619公尺標線型人行道,也配合路平工程調整多處不合宜標線,提升道路安全,並爭取中央補助「永續提升人行安全改善計畫」10案(總經費約2.3億元)規畫及建置實體人行道。

市議員劉崇顯建議,市府除了在配合中央政策改善行人環境應加緊腳步外,相關設施的細節更該完善落實人本交通,像是交通處提到已完成的2619公尺標線型人行道,但其中設有保護行人的實體阻隔路段少之又少。而每一個月份都有季節性的生活與移動習慣,相關數據應以每年份的相同月份來比較,才符合統計學上有意義的比較邏輯。

人行道 新竹 科技執法 行人 車禍

延伸閱讀

屏東縣明年起新增8處路口科技執法 屏市、東港等7鄉鎮

台南48處交通違規科技執法奏效 11月30日預定再新增20處

台南新增20處交通科技執法 11/30啟用

科技執法卻成「罰單陷阱」? 台中市府:持續檢討設施完整性

相關新聞

為減少重複舉發引發民怨 桃園12/1起交通違規逕舉全面電子化

許多民眾都有違規停車遭開單經驗,如駕駛當下不在場,警方就會先開出「違規停車逕行舉發標示單(俗稱白單)」置放於違停車輛上,...

糗!花6百萬辦音樂節 桃園原民局長定格叫不出卡司名字

桃園市原住民族行政局明年編列6百萬元辦原住民音樂節,但由於今年活動邀請金曲歌王、歌后表演,局長陳姿伶卻定格10餘秒擠不出...

新竹縣關西鎮代會主席涉貪2450元被起訴 定讞前職務不受影響

新竹縣關西鎮民代表會主席羅仕典涉嫌詐領出席費、交通費及膳食費共2450元,新竹地檢署今天依涉犯貪汙治罪條例之「利用職務上...

比利時來台跨海尋親 竹市里長助雅斯敏2度走訪記憶中的燈塔與市集

雅斯敏在1976年被非法出養比利時,她憑著出養人翁節敦的信件來台尋親,新竹市舊港里長蔡松根姪女從網路得知雅斯敏外婆住在新...

邱臣遠崛起取代高虹安?2026新竹繼續合作藍白表態了

新竹市長高虹安助理費案昨二審首開庭,官司發展牽動市長職務,地方關注2026年選舉是否再推藍白合?藍白兩邊都表態這些年合作...

竹縣總圖設計走「鐵皮加蓋風」...挨批「有夠醜」 將修改但議員有意見

新竹縣總圖書館主體已接近完工,但卻因屋頂設計太像鐵皮屋加蓋,引發民怨批評「有夠醜」,與模擬圖相差甚遠,文化局今公布建築師...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