牠不是綠鬣蜥!全台首例...竹縣發現「亞洲水龍」巢卵

新竹縣兩年前首度發現外來種「亞洲水龍」入侵縣內,2022年迄今已移除1153隻,9月間並發現兩處巢卵,是全台首見的紀錄,縣府農業處上午主管會報提出專案報告,強調將有系統的執行移除,有效阻絕繁殖,減少亞洲水龍在新竹縣擴散的機會。
農業處長傅琦媺指出,亞洲水龍早在1966年之前就有水族寵物業者引進台灣販售,台灣2011年在新北市首度發現亞洲水龍的野外族群,這是全球第3筆在非原生地發現水龍野生族群的紀錄,也是第一筆在北回歸線以北發現的水龍野生族群;新竹縣2022年7月首度接獲民眾通報,在北埔鄉大湖溪發現野生亞洲水龍蹤跡,縣府隨即提出調查移除計畫,前年捕獲534隻、去年捕獲518隻,今年至8月底已捕獲101隻,總計已捕獲移除1153隻。
她指出,9月16日上午進行調查及挖掘作業,在北埔大湖溪某凸岸積沙處挖掘到兩窩巢卵,第一處巢的12顆蛋全數死亡,另一處巢靠近堤岸的9顆蛋完好,挖掘移除後孵化出7隻幼龍,這是全台首次發現亞洲水龍巢卵的調查記錄。
亞洲水龍原產地為東南亞,為大型綠色蜥蜴,成體全長大約60到100公分,棲息環境位於低海拔水質良好的山區溪澗,利用溪澗周圍的樹林棲息及捕食,會捕食台灣原生的鞭蠍、蜈蚣、蛇類、甲蟲等生物,繁殖期在6、7月。外來入侵物種是生物多樣性的主要威脅,目前新竹縣轄內確定發生外來入侵物種有亞洲水龍、斑腿樹蛙及埃及聖䴉等。
傅琦媺說,調查研究人員透過解剖捕獲的成體了解亞洲水龍的繁殖期,發現亞洲水龍繁殖力驚人,夜晚時較易捕捉,縣府將持續透過調查,進一步有系統地移除及阻絕繁殖,減少亞洲水龍在新竹縣的擴散機會,維護本土生物多樣性及保育原生物種。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