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竹竹苗淨灘垃圾源頭減量 蘇俊賓:翻轉工廠汙染刻板印象

蘇俊賓與參加淨灘活動的民眾交換環保意見。圖/環保局提供
蘇俊賓與參加淨灘活動的民眾交換環保意見。圖/環保局提供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今日參加桃竹竹苗4縣市秋季無痕聯合淨灘活動,並表示桃園海岸線並不是最長但生態豐富,市府、企業及志工將持續努力讓淨灘常態化,源頭減量,營造海岸線整潔風貌。

淨灘活動在觀音區海邊舉行,蘇俊賓說,桃園市海岸線51公里,文化與生態樣貌多元包含藻礁與石滬、濕地等特色區域,如何維護海岸線的環境就顯得相當重要,特別是桃園的海岸工業區多,他感謝企帶來全國第一的產值與大量就業機會,市府近年積極與廠商合作,翻轉工廠等於汙染的刻板印象,一同擔負企業社會責任。

蘇俊賓強調,海岸線要乾淨首先源頭垃圾必須減量,包含農業局和區漁會合作執行海洋廢棄物管理,環保局推動一次性塑膠用品減用,以及上游潛在汙染的稽查管制等手段。而後端的維護,市府目前已將桃園適合淨灘的區域劃分好,並媒合14家企業認養,現在都定期派員巡視跟撿拾海岸垃圾,淨灘工作轉為常態化執行。環保局同時建構完整的海岸清潔防護體系,由志工、企業認養及機關僱工清潔,搭配跨局處的源頭減量宣導,多管齊下一同守護桃園海岸環境。

環保局長陳世偉表示,依據桃園市海岸垃圾調查結果,桃園沿岸垃圾主要為漁業用品、一般垃圾及寶特瓶,仍以一次性塑膠製品居多。為鼓勵民眾參與淨灘,只要民間團體淨灘活動人數達到20人以上,即可於7個工作天前至「環境部海岸淨灘認養系統」申請淨灘活動及垃圾清運服務,統計今年1月至8月底已辦理160場淨灘活動,參與人數達1萬5000人。

海資處呼籲民眾在淨灘時勿撿拾藍色油桶、瓦斯桶、氧氣鋼瓶及實心胎等可能具有潛在危險性或需以特殊方式處理的廢棄物,通報機關處理即可,以免發生危險。為積極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民眾除了參與淨灘活動,日常生活也應該實踐減塑行動,減少使用一次性產品,養成外出自備環保袋及餐具的習慣,從源頭減少垃圾產生,才是保護環境、減少海洋廢棄物的根本之道。

參加淨灘者有市議員許更生,與企業界台灣美光晶圓科技副總裁鍾聯彬、中油桃煉廠長鄭昇源、揚堡實業董事長觀音工業區廠協會理事長鄭博仁、大園汽電共生處長李文德、佳龍科技工程董事長吳界欣、亞東綠材總廠長許慶源、台灣橫浜八景島股董事長荒川潤、中台資源科技董事長鄭光傑、國瑞汽車協理蘇維彬、永豐餘工業新屋能源廠總廠長簡文政、榮鼎綠能副總經理陳耀才、易增公司總經理蕭各超及明薘企業董事長郭承敬。

蘇俊賓引導小朋友落實淨灘垃圾分類。圖/環保局提供
蘇俊賓引導小朋友落實淨灘垃圾分類。圖/環保局提供
桃竹竹苗淨灘多位企業負責人、高階主管到場。圖/環保局提供
桃竹竹苗淨灘多位企業負責人、高階主管到場。圖/環保局提供

桃園 淨灘 環保局長

延伸閱讀

政院拍板淨零建築轉型計畫 桃園副市長蘇俊賓提醒「有1事」更重要

桃園龍潭文化底蘊深 邀日本藝術家駐村創作農村生活

誰說中秋不烤肉? 全台最狂中壢萬人封街烤肉今晚熱鬧登場

中日共創桃園農村地景看板藝術 龍潭觀光代言最適合人選曝光

相關新聞

中壢國民運動中心昨緊急停用 竟是有人在SPA池做缺德事

桃園市中壢區中壢國民運動中心昨晚上緊急公告SPA池發現排泄物暫停開放,引起許多運動民眾吃驚,市政府體育局今天下午表示,經...

獨/張善政小內閣異動 傳新任原民局長巫師身分超特殊

桃園市政府人事異動,原民局長陳姿伶因生涯規畫請辭,經市長張善政同意,今天辦理離職;據傳新局長人選已經確定,其學經歷不但橫...

新竹縣智慧城市跨大步 數據平台、客語智能客服服務上線

新竹縣推動智慧城市跨大步,將有兩項創新的智慧服務上線,新成立的數據平台整合竹縣既有開放及系統資料,結合開放資料集等資訊,...

為減少重複舉發引發民怨 桃園12/1起交通違規逕舉全面電子化

許多民眾都有違規停車遭開單經驗,如駕駛當下不在場,警方就會先開出「違規停車逕行舉發標示單(俗稱白單)」置放於違停車輛上,...

糗!花6百萬辦音樂節 桃園原民局長定格叫不出卡司名字

桃園市原住民族行政局明年編列6百萬元辦原住民音樂節,但由於今年活動邀請金曲歌王、歌后表演,局長陳姿伶卻定格10餘秒擠不出...

新竹縣關西鎮代會主席涉貪2450元被起訴 定讞前職務不受影響

新竹縣關西鎮民代表會主席羅仕典涉嫌詐領出席費、交通費及膳食費共2450元,新竹地檢署今天依涉犯貪汙治罪條例之「利用職務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