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太像911事件?巴基斯坦國際航空宣傳復飛巴黎 「直衝鐵塔」廣告挨轟

22:02槍聲響…賴政府首度執行死刑 法務部說明:黃麟凱已伏法

已槍決!法務部證實死囚黃麟凱伏法 晚間10時45分開記者會

桃園3國小少子轉型實驗小學 復興第1批實小上路

桃園市長張善政主持復興區羅浮國小、光華國小及長興國小3校轉型原住民族學校實驗教育小學揭牌。記者曾增勳/攝影
桃園市長張善政主持復興區羅浮國小、光華國小及長興國小3校轉型原住民族學校實驗教育小學揭牌。記者曾增勳/攝影

桃園市復興區羅浮國小、光華國小及長興國小3校,受少子化衝擊,新生人數銳減,在原民會補助下,3校這學期起轉型「原住民族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小學」,市長張善政今天上午主持3校聯合揭牌儀式、表示,3校是桃園市第1批啟動實驗教育學校,希望進一步發揮泰雅原民特色,進一步讓孩子認同自己是泰雅族及以泰雅族文化特色為榮。

復興區光華國小、羅浮國小、長興國小3 所原住民部落區小學,因原住民下山工作,住部落新生人數銳減,今年3校新生入學少,尤其光華1人最低,市府教育局去年爭取轉型為原住民族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小學,獲原住民族委員會2年補助900萬元,市府教育局核准3校從8月起新學期轉型原住民族學校實驗小學。

張善政穿著原民服飾,在復興區長蘇佐璽、教育局長劉仲成及民代多人陪同主持3校原民實小揭牌、並表示,桃園過去尚無實驗教育學校,在原民會審查通過補助,3校是桃園第1批啟動實驗教育學校,教育不應是罐頭式教學,復興區孩子應認同自己是泰雅族,以泰雅族文化為榮,3校實小揭牌邁入新里程碑,希望進一步發揮泰雅原民特色,希望培養出具備原住民多元化特性的學生。

目前羅浮國小學生59位、幼兒園20人,光華國小學生10人、幼兒園9人,長興國小學生30人、幼兒園12人,羅浮國小校長劉勝國說,該校將著重動手做、生活體驗與文化傳承,打造泰雅族傳統知識主題領域課程、傳承泰雅文化,給原民孩子不一樣的學習機會。

光華國小校長黃進成說,部落人口流失嚴重,沒有計畫性傳承泰雅文化,成為實驗小學將開辦「哈嘎灣民族實驗計畫」,透過泰雅部落、生活、歲時祭儀、歷史傳說6大主題,將祖先智慧與現代化課程融和傳承學習。

長興國小校長邱芬蘭說,轉型實驗教育,課程包括部落史地、生活技能、生態智慧、精神文化、藝術樂舞5大主軸,更認同泰雅文化,提升學生基本能力與競爭力。

桃園市長張善政主持復興區羅浮國小、光華國小及長興國小3校轉型原住民族學校實驗教育小學揭牌。記者曾增勳/攝影
桃園市長張善政主持復興區羅浮國小、光華國小及長興國小3校轉型原住民族學校實驗教育小學揭牌。記者曾增勳/攝影
桃園市長張善政主持復興區羅浮國小、光華國小及長興國小3校轉型原住民族學校實驗教育小學揭牌。記者曾增勳/攝影
桃園市長張善政主持復興區羅浮國小、光華國小及長興國小3校轉型原住民族學校實驗教育小學揭牌。記者曾增勳/攝影
桃園市長張善政主持復興區羅浮國小、光華國小及長興國小3校轉型原住民族學校實驗教育小學揭牌。記者曾增勳/攝影
桃園市長張善政主持復興區羅浮國小、光華國小及長興國小3校轉型原住民族學校實驗教育小學揭牌。記者曾增勳/攝影

原住民 小學生 泰雅族

延伸閱讀

明年擬修法強制民間新建物落實淨零 內政部:不影響房價

政院通過淨零建築轉型推動策略 25年將修訂強制法規

板橋最後免費公車F501將成歷史 19年罕見4度換號

碳交所攜手跨部會啟動國內減量額度交易平台 揭開我國綠色轉型序幕

相關新聞

拱天宮擲筊進香日程 「粉紅超跑」5月2日出發

今天是農曆十二月十五日、俗稱尾牙,也是苗栗縣通霄鎮白沙屯拱天宮媽祖擲杯、擇日明年南下北港參香的大日子!下午1點左右,廟方...

竹縣意外死亡救助金30萬放寬年齡限制 設籍滿6月就符合

新竹縣政府今天宣布竹縣意外事故致死救助金將放寬年齡限制,原先僅補助年滿15歲以上的縣民,放寬後將能涵蓋更多弱勢族群,縣府...

中壢國民運動中心昨緊急停用 竟是有人在SPA池做缺德事

桃園市中壢區中壢國民運動中心昨晚上緊急公告SPA池發現排泄物暫停開放,引起許多運動民眾吃驚,市政府體育局今天下午表示,經...

獨/張善政小內閣異動 傳新任原民局長巫師身分超特殊

桃園市政府人事異動,原民局長陳姿伶因生涯規畫請辭,經市長張善政同意,今天辦理離職;據傳新局長人選已經確定,其學經歷不但橫...

新竹縣智慧城市跨大步 數據平台、客語智能客服服務上線

新竹縣推動智慧城市跨大步,將有兩項創新的智慧服務上線,新成立的數據平台整合竹縣既有開放及系統資料,結合開放資料集等資訊,...

為減少重複舉發引發民怨 桃園12/1起交通違規逕舉全面電子化

許多民眾都有違規停車遭開單經驗,如駕駛當下不在場,警方就會先開出「違規停車逕行舉發標示單(俗稱白單)」置放於違停車輛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