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院長去年猝逝…高雄62年老牌醫院將熄燈 衛生局回應了

美股殺不停!道瓊早盤跌逾400點 NVIDIA「死叉」後續挫

竹市救護車空跑率逐年提高 議員要求收費減少空耗浪費

新竹市消防局近3年來救護車出勤空跑次數及比率逐年提高,未運送傷病患次數從2021年的22.81%,截至去年已上升至23.63%。記者黃羿馨/攝影
新竹市消防局近3年來救護車出勤空跑次數及比率逐年提高,未運送傷病患次數從2021年的22.81%,截至去年已上升至23.63%。記者黃羿馨/攝影

新竹市消防局近3年來救護車出勤空跑次數及比率逐年提高,未運送傷病患次數從2021年的22.81%,截至去年已上升至23.63%。市議員林彥甫批評,救護車空跑累死基層,造成救護資源空耗浪費,消防局2018年即訂有收費標準,只要不符合緊急救護,依規可向民眾收取每趟1600元費用,消防局應落實。消防局也表示,若有濫用救護車情形時,將會予以收費。

根據審計部資料指出,新竹市消防局2021年至2023年度緊急救護總件數分別為1萬9604件、2萬2279件及2萬2511件,其中救護車未運送傷病患次數分別為4471次(22.81%)、5083次(22.82%)、5319次(23.63%),救護車出勤空跑次數及比率逐年提高。

市議員林彥甫指出,救護車緊急救護出勤空跑造成消防人力、救護資源浪費,但消防局過去3年沒有收取任何費用,僅有2018年之前有收過6次的600元基本費。他也要求消防局在派遣救護車前應確認好救護資訊,並落實收費規定,不能用複雜的行政程序阻擋基層開單。同時各分隊的第2台救護車一定要確認是緊急救護才能出勤,讓消防自主訓練能回歸常態化。

新竹市消防局說明,救護車空跑率與是否收費並無關係,新竹市救護車空跑率約23%,其他縣市都會區空跑率介於20至25%之間,空跑率屬於正常狀況,主要原因可分為「拒絕送醫」及「未發現當事人」,熱心民眾報案、救護車到場後,當事人可能會拒絕就醫,或當事人已離開現場等狀況。

新竹市消防局表示,約有4成救護車案件屬於車禍,現場常有輕傷狀況,但消防局基於安全考量及確保市民權益保障,仍以派遣救護車到場為原則,但當事人常會拒送或自行離開現場。

消防局說明,為降低未送醫案件數及比例,消防局已持續利用各種場合、活動加強宣導民眾正確使用救護車時機,119執勤員於受理民眾救護報案時,皆有加強詢問過濾,確實了解案情並確認地理位址,必要時回撥電話查證,並於接獲可能濫用救護資源案件時說明收費規定,以減少空跑次數。

新竹市消防局強調,消防局開單機制,是由執勤同仁回報後再由業務科進行製單舉發,並非由執勤同仁直接開單,消防局如遇救護同仁回報顯有濫用救護車情形時,業務科即會視符合要件予以開立收費單,並不會有所謂「阻擋同仁開單」的情形。

救護車 新竹 議員

延伸閱讀

竹山天梯園區除草工摔落6公尺邊坡 草木卡住保命

議員批輕軌延宕浪費公帑 竹市:縣市路線須整合

石碇爬山遭虎頭蜂攻擊 3人螫傷送醫

竹市河川汙染日益嚴重 議員籲加強回收再利用

相關新聞

遏阻大溪、復興山區重機壓境 桃警開罰1400車主超速、噪音

桃園市大溪、復興區台七線、台七乙線經常周休假日重機車隊壓境,引擎噪音隆隆,居民不滿深夜擾人檢舉,大溪分局今天下午表示,警...

機捷「網路離線」緊急改手動行駛 千名旅客受影響

桃園機場捷運今天下午發生網路離線,全線列車與行控中心無法連線,線上行駛中列車自動啟動保護裝置減速或停駛,桃園捷運公司緊急...

竹縣幸福指數大躍進 縣府:持續推動教育與改善交通

新竹縣在「2024縣市幸福指數大調查」中,縣市幸福指數較2023年進步4名,新竹縣長楊文科強調持續推動經濟、交通及教育幸...

桃園某國小成熔爐翻版?綠委曝特教助理員疑霸凌特教生、看女童內衣

桃園某國小日前爆出疑似長期隱匿特教助理員體罰、霸凌特教生,且涉多起牽女學生手、看女學生胸部等性平案件後,沒想到校長卻疑對...

新竹棒球場開挖驚見建築廢棄物 從何來?檢調今早現地會勘調查

新竹市立棒球場外野開挖發現大量混凝土並夾雜塑膠製品、廢電線、紅磚等建築廢棄物,驚見工程廢土堆如山丘,涉嫌違反廢棄物清理法...

年貨大街買到肉鬆摻指甲大塑膠異物 桃園市府立即嚴管撤攤

桃園市政府經發局今天表示,有民眾反映於年貨大街某攤位買的肉鬆裡面有1片指甲大的塑膠異物,市府第一時間追查,並要求該攤位停...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