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桃園傳統市場式微 增設與否陷兩難
桃園市人口持續成長,中壢、八德、觀音等處新重劃區,地方不斷要求新建傳統市場,方便採買,但是市內多座傳統市場卻被點名營業狀況不佳。市府經發局將研擬市場進、退場機制,議員建議市府漸進式調整,以不影響店家及消費者為首要考量。
桃園市近年來活化多個傳統市場,如桃園區東門市場歷經大火後荒廢數年,改造後轉型為美食街;中壢區新明市場2樓閒置多年,後轉型為文創市集,但都遇到集客率差、營運狀況不佳等問題,攤商哀嘆快撐不下去。大溪公有零售市場則被議員點名內部規畫不佳、設施老舊,有損市容。
考量民眾消費習慣改變、傳統市場沒落,經發局近年陸續解編多處閒置市場用地,目前全市市場用地僅剩22處,但另方面,中壢、八德、觀音等新興地區居民則疾呼新建傳統市場。
觀音區草漯里長呂坤遠、議員吳進昌說,隨都市計畫發展,草漯地區戶數不斷增加,鄰近鄰里共7345戶,調查顯示100%里民都同意設置傳統「菜市仔」,呼籲市府盡速規畫。
經發局市場科長廖振宏坦言,全市15個傳統市場發展不一,部分營運狀況不佳,頻遭民代和審計處檢討,因此市府正研擬機制,評估市場到什麼程度需要轉型、活化甚至退場。
廖振宏表示,市府也會調查民眾是否真有新設傳統市場需求,確立定位後再做後續規畫,以免後續營運不佳,成了「蚊子市場」也不好;針對草漯市場,6月已透過里辦公處進行調查,預計7月底前回收及分析,預計朝促參方式開發。
議員謝美英認為,新建市場評估與既有市場維護是兩件事,市府需針對不同市場有不同規畫;老舊市場已有固定店家與消費者,應漸進式調整,盼經發局全面盤點,對症下藥。議員彭俊豪則建議,新建市場可多利用BOT或OT的方式,交由專業經營團隊從硬體建設初期參與規畫,讓市場更貼近市民實際需求。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