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濕度僅剩8%!雙北乾爆創40年最低 網友哀號:一直被靜電

猜0056本季配息持平1.07元!存股哥:有超越00919成高股息殖利率之王的態勢

教育內卷/放手助兒圓太空夢 父難忘悲慘私中扼殺天賦

高虹安赴議會施政報告 新竹市交通仍是最大的問題

新竹市長高虹安赴議會施政報告,提到市民最關心的交通問題,市府都有在用政策推動改善。記者巫鴻瑋/攝影
新竹市長高虹安赴議會施政報告,提到市民最關心的交通問題,市府都有在用政策推動改善。記者巫鴻瑋/攝影

新竹市長高虹安今上午赴市議會施政報告,她首先提到上任一年多以來市府團隊兢兢業業、感謝市民支持,除了教育,產業、觀光等,市府持續改善新竹市長期交通壅塞及停車位不足問題;不過時代力量黨團批評市府漠視交通,更與新竹縣府合作改善交通上消極、缺乏參與。

高虹安表示,新竹市為改善交通問題,提早2年通車慈濟路、關新路延伸段,更規畫興建延平、馬偕及停七停車場,紓解停車需求,還引進GoShare共享機車服務、增班市區公車、鼓勵使用Tpass及YouBike等,也持續推動縣市先導公車、大新竹輕軌、關埔空橋等計畫,要打造交通暢行的城市。

不過時力市議會黨團批評,市府漠視交通問題「消極態度令人懷疑市府對解決塞車問題的決心」,舉例指出新竹縣市合作溝通改善經國大橋,但市府卻缺席說明會、沒有參與表態,只有高虹安說配合新竹縣,而非做出符合市民利益的共同決策。

高虹安今施政報告花了1小時說明,除交通外,她也提到對於市民關心的「老幼共好」社福政策,市府今年1月起已提高生育津貼補助至3萬元,並放寬好孕專車搭乘範圍、擴大凍卵補助對象、開辦香山區定點臨托。且持續擴大敬老卡及愛心卡服務、補助長輩全口假牙、發放弱勢長者營養金、啟用千甲日照中心、擴增長照專車接送服務至苗栗等政策推動。

教育方面,因新竹市持續面臨教育量能吃緊情況,市府正加速推動關埔國小三期、建功高中新建校舍、市立新竹幼兒園新建工程,並預計113至115學年度在香山、成德、建功3所市立高中增開14班。高虹安認為智慧校園是重點項目,目前正籌備成立數位實驗高中,教育局每年還要增購800台大屏及1000台平板,讓新竹市「班班有大屏、一師一載具」。

教育方面,高虹安表示她上任以來已舉辦過兒童遊藝節、國際風箏節、龍STAY新竹過好年、萬聖節大遊行、香山濕地藝術季、九降風音樂節、館館探索等活動,在觀光景點還修復將軍村、彩繪那魯灣海堤、改善客家會館、重啟影像博物館、開放新竹漁港懸日廣場及伊斯蘭庭園等政策,吸引遊客造訪新竹市。

新竹市長高虹安赴議會施政報告,提到市民最關心的交通問題,市府都有在用政策推動改善。記者巫鴻瑋/攝影
新竹市長高虹安赴議會施政報告,提到市民最關心的交通問題,市府都有在用政策推動改善。記者巫鴻瑋/攝影

公車 高虹安

延伸閱讀

助理薪水捐服務處構成貪汙? 律師旁聽高虹安助理費案後吐見解

歷近12小時辯論!高虹安涉貪7月24日宣判 檢盼「刷新國會吏治」判有罪

助理費涉貪案再辯無罪 高虹安認「道德瑕疵」不解:為何上升到貪汙?

高虹安涉貪案 「小兔」爆月薪領嘸5萬早想逃:一吵架就要算錢給李忠庭

相關新聞

遏阻大溪、復興山區重機壓境 桃警開罰1400車主超速、噪音

桃園市大溪、復興區台七線、台七乙線經常周休假日重機車隊壓境,引擎噪音隆隆,居民不滿深夜擾人檢舉,大溪分局今天下午表示,警...

機捷「網路離線」緊急改手動行駛 千名旅客受影響

桃園機場捷運今天下午發生網路離線,全線列車與行控中心無法連線,線上行駛中列車自動啟動保護裝置減速或停駛,桃園捷運公司緊急...

竹縣幸福指數大躍進 縣府:持續推動教育與改善交通

新竹縣在「2024縣市幸福指數大調查」中,縣市幸福指數較2023年進步4名,新竹縣長楊文科強調持續推動經濟、交通及教育幸...

桃園某國小成熔爐翻版?綠委曝特教助理員疑霸凌特教生、看女童內衣

桃園某國小日前爆出疑似長期隱匿特教助理員體罰、霸凌特教生,且涉多起牽女學生手、看女學生胸部等性平案件後,沒想到校長卻疑對...

新竹棒球場開挖驚見建築廢棄物 從何來?檢調今早現地會勘調查

新竹市立棒球場外野開挖發現大量混凝土並夾雜塑膠製品、廢電線、紅磚等建築廢棄物,驚見工程廢土堆如山丘,涉嫌違反廢棄物清理法...

年貨大街買到肉鬆摻指甲大塑膠異物 桃園市府立即嚴管撤攤

桃園市政府經發局今天表示,有民眾反映於年貨大街某攤位買的肉鬆裡面有1片指甲大的塑膠異物,市府第一時間追查,並要求該攤位停...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