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協尋失蹤人口 桃園首創「預防性」生物特徵建檔

隨著人口老化,失蹤人口數逐年上升。桃園市政府為強化協尋失蹤人口,去年起在當事人或家屬同意下,預先針對易走失的高風險族群的臉部、指紋、DNA等生物特徵建檔。警察局強調,該措施沒有違法疑慮,也獲警政署函釋同意,未來若遇身分不明的個案,即可立即比對資料庫,迅速確認身分。
桃市警局刑事鑑識中心主任高麗姬今天在市政會議表示,過往協尋失蹤人口,多運用監視器、車牌辨識,或使用警用行動電腦「M-POLICE」比對照片,但部分地區監視器不足,人的面容也可能會隨時間改變,若戶政機關留存的照片沒有即時更新,尋人過程就會耗費許多時間。
高麗姬表示,桃市警局的做法就是在高風險族群失蹤前,先「預防性採樣」,事先取得民眾同意,採集臉部照片、指紋、DNA建檔,當將來遇到身分不明個案,就能以人臉辨識、指紋比對、DNA比對等方式三管齊下,迅速確認身分;高風險族群包括社福機構列冊在案民眾、發展遲緩兒童及少年、身心障礙者、精神病患、失智老人等。
警察局長陳國進表示,這項措施去年起推動,期間雖配合防疫措施曾暫停建檔,但仍採集到「人臉辨識」381人、「指紋」3313人、「DNA」339人;在這項措施下,警方去年成功尋獲546人,透過指紋比對確認56人身分,更在超過3年仍未尋獲的929名失蹤人口中,撤銷查尋406人,此外市府也聯繫失蹤人口家屬,採集DNA比對無名屍資料庫,成功協尋出3人。
市警局表示,由於獨居長者發生意外風險高,警察局除與市府社會局老人福利科、獨居老人福利機構合作,也會派員會同志工至長者家中建檔,鬆懈長者戒心。
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為充分發揮鑑識能量,東門市場4樓已作為警察局刑事鑑識中心的基地,市府也挹注4000餘萬元經費,打造高品質鑑識環境,相信未來對刑事偵查及追蹤失蹤人口有很大幫助。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