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桃國小、社區關懷據點共融 卡關

桃園偏鄉地區部分國小因少子化衝擊,教室閒置,有議員建議開放老人關懷據點進駐,一方面活化空間使用,一方面兼顧社會照顧,但教育局召集學校討論後,目前因行政作業、校園安全和教學品質等考量卡關,教育局也坦言校園要做到「老幼共融」很難,但可朝「老幼共學」方向努力。
新屋老年人口比例全市最高,長照需求大於其他地區,市議員陳睿生曾在議會質詢,建議市府可將國小與關懷據點共融,不但有效利用學校空間與資源,也可迎合未來高齡社會需求。
市府教育局日前邀5間地處偏鄉、學生人數較少的學校共商社區關懷據點進駐事宜,多數學校表示得再開校務會議討論,也得和家長們溝通,目前暫無下文。
有學校私下表示,老幼共融有利有弊,好處可強化校園與社區連結,有助招募導護志工等人力,但也擔心會衍生校園安全疑慮;也有家長擔心長輩的娛樂休閒活動影響孩子學習品質,「總不可能小朋友在上課,阿公在隔壁唱卡拉OK。」而新冠肺炎疫情未平息,也是家長們顧慮的原因之一。
教育局坦言,校園推「老幼共融」確實較難實現,但「老幼共學」可行,因都是以學習為出發點,時間點固定,人員好掌控,甚至還可一起上課,增進親子關係。
目前桃園市已有10處樂齡學習中心與國小結合,以觀音區育仁國小為例,學校還設計有機蔬菜種植課程,請長輩指導孩子植栽技巧,一起陪伴蔬菜和孩子成長。市府將研議擴大老幼共學的場域。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