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京兆堂開拆見珍貴建材 文化局:可主動提合作保留

桃園楊梅區大平山下,擁有128年歷史的宋家「京兆堂」是客家傳統三合式建築,先前面臨拆除危機,因此引起部分文化界和宋家子孫重視,但卻有學者批桃市府文資保留無作為;文化局也提5點聲明強調都有依法辦理,不過所有權人最終達9成以上同意拆除,京兆堂仍走上拆除一途。
據「桃園民居調查報告書」,京兆堂為宋氏開台祖宋德良派下五房宋崇玉,於清光緒十九年(一八九三年)所建,占地1000多坪,屬於「一堂雙橫」的傳統客家三合院形式。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兼任助理教授蕭文杰表示,京兆棠開始拆除後有許多過去建築史的現象出現,像六角形地磚下的以混拌石灰、黃土和砂子做地面防潮,或以磚石取代木料建造屋舍以抗蠹的作法,是過去大戶人家才用得起的好建材,就這樣被拆除深感不合理。
蕭文杰指出,在台灣已經沒有黑瓦青磚的窯,現在有些老房子或古蹟修復只能使用紅磚,這是不可再現的歷史建材,怎麼會沒有保存價值;還有客家的五星石,他所擺放的位置有宗教風水意義,若移位便只是個石頭。
蕭文杰說,文化部有規定文資審議不能以所有權意見為主,仍要評估保留溝通協調的機制,據他了解新竹以北只有3個五星石的案例,民進黨過去曾撻伐劉政鴻拆除苗栗古窯,現在號稱本土民意政黨也犯過去一樣的錯。
桃市府文化局文化資產科長董俊仁表示,之前都有按文化資產保存相關法規啟動審查程序並現勘,不過超過9成所有權人已達成共同協議,尊重宋家人決定,現在拆房子應是屋主跟建商協議好。
董俊仁指出,對於拆除房屋過程中發現過去有價值的工法及特殊建材部分,這些結構沒有解開錢也不會知道,若現在有新發現,宋家人可再提新事證的方式向文化局申請文資保留;至於拆除下的磚瓦會如何保留也不清楚,若宋家人有主動提出合作的方向會再討論。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