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二期作近成熟 苗栗部分稻田發現褐飛蝨危害蹤跡

苗栗縣二期稻已進入乳熟至完熟階段,正逢「褐飛蝨」危害好發期,縣府近期派員監測稻作病蟲害情形,已發現部分稻田有褐飛蝨危害蹤跡,呼籲農友加強巡視水稻田區及時防治,避免蟲害蔓延擴散,影響稻穀收穫。
苗栗縣政府農業處指出,褐飛蝨以成蟲及若蟲群集於稻叢基部吸取稻株養液為食,被害株基部常見其分泌物引起的煤污病,俗稱為「黑腳煙仔」;受害初期會使組織黃化,但當田間飛蝨密度升高,可短時間內使水稻枯萎倒伏,導致稻田產生不規則圓圈狀的「蝨燒」情形。稻農應加強巡視稻莖基部,如果每叢稻發現5隻以上褐飛蝨時,就應進行防治,可參考農藥資訊服務網水稻褐飛蝨推薦藥劑使用。
農業處李乙廷表示,褐飛蝨易於乾旱悶熱氣候大爆發,又偏好聚集於稻莖基部,籲請農友近期加強稻基部的巡視及防治以降低損失,並配合落實稻田田間衛生、合理化施肥及安全用藥,以維護縣內水稻產質及食品安全。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