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代工轉型玻璃藝術家 竹市林瑤農獲選台灣工藝之家

新竹玻璃藝術家林瑤農過去曾是歐美商品代工商,以精湛玻璃技術聞名,每年產值達1億元,無奈歐美市場萎靡,他花8年將代工升級成工藝,自行到義大利學習技術,以東方甕口玻璃結合西方手拉玻璃勾勒出生動鯉魚玻璃藝品,近日獲國立台灣工藝研究中心選為「台灣工藝之家」,也是今年唯一獲選的玻璃工藝家。
文化局說,林瑤農創作主要以甕口玻璃技法,獨創坩堝窯爐漿吹製及實心手工拉製,於1300度玻璃漿結合不同係數玻璃材質配色,透過吹製及收工拉製塑型出各種不同風格的藝術品。
林瑤農作品多為寫實派,融合出具有台灣傳統文化元素與西方玻璃工藝的獨創工法,呈現出台灣本土風味傳統文化,如魚耀龍門、櫻花鉤吻鮭等,更有代表作「聚寶瓶」,瓶小身大,瓶口僅不到4公分,更是一體成形,瓶面更有漸層彩繪,還搭配夜光等,讓「聚寶瓶」寓意更加深遠。他
林瑤農說,以前大量歐美訂單湧入時就有阿拉伯皇室特定找他客製化玻璃劍,他覺得很新奇便接受挑戰,一氣呵成將玻璃拉長又拉薄,自此便萌生轉型。
隨著歐美訂單逐漸流失,林瑤農說,他到義大利以旁觀工廠方式學習西方玻璃技術,8年來每天抽出兩小時練習技術,之後做出栩栩如生的作品更被大陸、澳洲藝術家收藏。林瑤農不只專研玻璃技術,更改造玻璃廠環境,他在自家工作室打造僅存「甕口玻璃」坩鍋窯爐,以天然氣取代重油,避免環境髒亂,更以通風設計讓環境更加舒適,設備更可自配原料、退火爐、技法、工法、研磨…等。
林瑤農說,他願意將玻璃燒製、原料配置、後續加工都傳承給年輕一代,然而玻璃不像陶藝,出錯還能重來,玻璃工藝養成很漫長,但至今仍僅有4名徒弟傳承技藝,其中兩名還是他兒子.。
文化局表示,「臺灣工藝之家」為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傑出工藝家認證機制,今年是繼2012年後再次精選全國25名工藝家。目前全國計有164名國家認證工藝家,竹市共有10位(原11位,近年凋零2位、今年新增1位),包括陶瓷類林時植、葉佐燁,木藝類蔡楊吉、葉佳讓,玻璃類許金烺、許源榮、李文福及林瑤農,花燈蕭在淦及佛像彩繪陳慧芬。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