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休耕?稻農籲規畫低耗水農作

水情吃緊,桃竹苗明年4萬多公頃一期稻作是否休耕,雖然中央表示12月底才會宣布,但農委會等單位今天(7日)起安排桃竹苗17場因應抗旱措施座談會,被認為休耕可能性很高,許多農民建議政府應多規畫推廣與補助抗旱作物,例如蕎麥、仙草和大豆等作物,以免枯水期時又要大面積休耕。
氣候變異,該來的雨水不來,未來恐成常態。農民認為政府要注意3種情況,而且最好趁這時候超前部署,如果真的不再需要這麼多水稻,又要兼顧工業、民生用水,應考量規畫更大面積低耗水農作、提高農民收入,不要每次到了緊要關頭都是先犧牲農民,把補助當成「摸頭」。
桃竹苗農民指出,看起來一期稻作休耕勢在必行,但應該要有彈性,不能再限制一定要種綠肥或整田才能領補助,如果農民可以自找水源,能不能收成責任自負,政府一樣要比照休耕給予補助。
桃園黃姓農民指出,二期稻作停灌後糧商收購價格每台斤漲約1.5元,這就是為什麼政府對休耕但有能力找水源的農民,不該限制領休耕補助就不能再種稻,否則豈不是斷了農民收入。
農民表示,大多數人都有養家活口的壓力,所以農民兼職的幾乎是常態,先前嘉南休耕補助最高9萬多元,離養家活口還很遠。另外,政府也要注意農民有買設備還貸款的壓力,休耕沒有公糧可以代收但是要還貸款,政府在疫情期間補貼勞工收入,抗旱期間也要補助農民,尤期現在還處於疫情高峰期,工作不好找。
最後就是政府如果評估認為可以縮減稻作面積,是否多規畫低耗水農作像蕎麥、大豆,桃園的仙草就是很好的例子,應想方設法讓農民增加收益。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