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小漁村打造裝置藝術 蚵籃、漂流木變發亮珊瑚

新竹市賞蟹步道周邊近來出現一座白色大貝殼,夜晚還化身「發亮珊瑚」引民眾熱議。市府指出,這是透過農村再生總合計畫找來曾參與3次台灣燈會的藝術家林純用團隊進駐美山社區,將在地漁民盛裝蚵仔的「古錐籃」堆疊成偌大的「共生螺旋」裝置藝術,就地取材將海邊漂流木與彩色編織結合,打造名為「生生不息」的藝術品,呈現螃蟹與大海怪搏鬥畫面,成台61線西濱快速道路上奇幻一景。
產發處表示,香山濕地是北台灣最大的濕地,北中南各有頭前溪、客雅溪及鹽港溪沖刷堆積,造就台灣西北海岸最大的泥質潮間帶,潮間帶最寬2公里,溪口沖刷帶來豐富的有機物質,讓出海口底棲物種豐富,早期成為北台灣最大的蚵場,現在的蚵田更有生態上的貢獻,能提供生物躲藏停憩的空間,是野生動物機生物多樣性因寶庫。
另外,12月5日將有「Shake Baby蟹蚵貝比」藝術日,屆時將由廢物再生的藝術家「不廢跨村實驗室」帶領民眾以蚵殼及舊衣布繩設計自己的捕夢網,歡迎大小朋友一起藝術共創。
總策展人向家弘表示,被民眾稱做「大貝殼」的作品名為「共生螺旋」,以96個「古錐籃」堆疊,打造成香山盛產的「肉螺」,藉此讓外地旅客了解香山除了產蚵仔還盛產肉螺,「古錐籃」代表居民與海的共生關係,用編織將共生關係暗喻DNA雙螺。
「生生不息」是以漂流木及布繩鈎織成海怪觸角,向家弘說,發想來自賞蟹步道,香山濕地最常見各式螃蟹,藝術家黃文淵與鄭陽晟發揮想像,打造大海怪與螃蟹大戰畫面,加上藝術家楊海茜用編織呈現大海怪生動觸角,還細膩塑造出觸角上大小不一吸盤,瞬間讓純樸小漁村變身海怪爭霸的奇幻場景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