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林鐵路路廊活化屢傳跌傷 市府加強木棧道防滑

桃林鐵路路廊日前全段活化完成,原本的軌道空間搖身一變成鐵馬與行人休憩步道,每天使用人潮眾多,不過卻屢傳跌傷意外,市議員李光達今質詢說,「美麗活化背後卻暗藏危險」,他認為,軌道接縫處設計不當,且部分木棧道有高低落差,夜間照明不足,不小心就會造成摔落跌傷,自己就接獲至少5起受傷案例,要求市府改善。
桃林鐵路原為載運煤礦用途,一度轉型為客運通勤列車載客,但在西元2012年停駛,桃園升格後推動桃林鐵路路廊活化計畫,還爭取到內政部「城鎮之心工程計畫」1.15億元補助,將閒置雜亂的鐵道空間,改造以休憩功能為主的景觀路廊,全段路廊在日前活化完成,近民光東路還有1處蓄光石步道,入夜後亮起點點螢光,成了打卡亮點。
桃林鐵路路廊活化大變身,成為桃園最新的休憩場所,無論白天黑夜都有不少市民造訪,不過,市議員李光達接獲不少民眾陳情,表示有民眾帶小朋友騎車運動摔傷,反映路廊並無分流設計,水泥舖面的路窄人多,騎自行車想將車子切回木棧道時,就在接軌道處打滑受傷,還好車速不快,只有膝蓋受傷,若車速過快,後果不堪設想。
李光達也在質詢時秀出多張路廊現況照片,提到許多木棧道設計有高低差,由於路廊鄰近住宅區,夜間照明不能太亮,也因此現場昏暗,運動民眾只要一不小心,就可能從木棧道的小駁坎處跌落,相當危險,若再不改善,還會持續有人跌倒受傷。
市府捷運工程局長陳文德說,為保存桃林鐵路記憶,因此活化時保留軌道等鐵道元素,由於鐵軌材質表面光滑,在遇水或下雨情況下,易因車速較快或操控性因素造成打滑,已請施工廠商全面檢視並進行防滑表面處理,另在主要出入口豎立警告標誌牌面,提醒使用者注意木棧道有潮濕路滑情形,並應減速慢行注意車行速度。
市府捷運工程局指出,桃林鐵路活化工程受限於路廊為帶狀空間寬度,因此主要規畫在2條平行鐵軌間鋪設木棧道,以提供人行步道、自行車道的功能,經觀察使用高峰人流量,行人散步休閒需求高於自行車騎乘,將加強宣導「行人優先」的路權觀念,希望人車相互禮讓尊重,避免騎自行車過快,影響其他人車安全。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