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新驛站拓寬人行道鋪了又拆 民代批桃市府沒魄力

桃園市政府爭取前瞻計畫經費斥資3.9億元進行長庚新驛站亮點工程,以人本精神改善長庚醫院周邊道路品質及人行環境,不過施工以來民怨不斷,文化三路人行道甚至舖了又拆、拆完再鋪,市議員牛煦庭今在議會質詢,批市府沒有推動人本交通的覺悟和魄力,就不要消費人本2字,「沒有那個屁股,那為什麼一定要吃那個瀉藥呢?」
桃園市政府選定龜山區長庚新驛站及中壢區的銀河廣場商圈作為城市亮點躍升計畫示範都市,並獲內政部營建署補助,其中長庚新驛站亮點工程去年4月開工,主要優化、改善醫院周邊道路環境,並進行電纜地下化、增加景觀植栽等,打造友善人行空間。
不過,長庚新驛站工程自開工以來,招致不少市民批評,除了曾挖破水管、瓦斯管線,部分路段拓寬人行道至5公尺寬,又因地方雜音多「鋪了之後敲掉、敲掉之後又鋪」,牛煦庭認為,市府推動工程前並未做好準備,用路人也抗拒改變,到底要怎麼推動人本?
牛舉例,原先規畫拓寬人行道包括復興一路至8公尺、文化二路、三路至5公尺,還要有獨立自行車道,願景藍圖美好,但現在到現場一看,復興一路才拓寬至5.5公尺、文化二路、三路寬度維持不變,他不滿市府了爭預算猛提計畫,但計畫真的縝密嗎?「是為了建設而建設?為了亮點而建設?還是為了嘴砲而建設?」
牛煦庭也整理厚厚一疊網路上針對長庚新驛站亮點工程不滿的言論成「民怨集」遞交給工務局長賴宇亭,強調推動人本交通是整個交通邏輯的翻轉,但市府應有決心與魄力,要努力處理違規停車的決心,還要有做好得罪所有店家的準備推動,否則就要承認沒能力帶來改變。
賴宇亭坦言當初規畫營造長庚新驛站人本環境有其理想藍圖,例如拓寬人行道至5公尺寬,可容納獨立自行車道,但確實推動過程,地方意見很多,像是當地里長就希望人行道不要拓寬那麼多等,市府在推動過程確實感到兩難,經平衡交通需求與車行動線陸續修正工程內容,目前已經告一段落,回過頭來看堅持是值得的,預計年底完工。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