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高材生棄竹科 遠赴東非教書圓夢

人各有志,清華大學材料所學生洪宜筠畢業後,不跟隨「主流」是到新竹科技大廠就業,反而隻身前往東非的坦尚尼亞教書。她勇闖國際,去年9月也迎來坦尚尼亞的小學老師Grace Mayemba來清華大學攻讀碩士,成為清大首名來自坦尚尼亞的學生,她們的築夢故事激勵許多人要敢築夢。
42歲Grace個兒不高,約莫一米五上下,走在清大的校園中,黝黑的皮膚、俐落的短髮,眼睛炯炯有神。這一天她等了好多年,感動這一路走來清大朋友洪宜筠、教授彭宗平、指導教授謝豐帆的支持。
台灣與坦尚尼亞相距9893公里,她們如何在夢想的交會點相遇?故事要從2017年洪宜筠參加清大坦尚尼亞志工團說起,她以8周走訪該國各地,看見在地的貧困與對知識的渴求,心裡埋下清大畢業後到坦尚尼亞任教的種子。只是環顧身旁畢業的同學,大多到竹科大廠任職,要走一條非主流的路,讓她再三猶豫。
「勇敢去闖,到80歲都會懷念這段經歷!」指導老師彭宗平鼓勵洪宜筠圓夢,到坦尚尼亞貢獻己力,雖然順利取得MARUCO大學的講師身分,但第一站就遇到困難。坦尚尼亞以史瓦希利語為官方語言,洪宜筠一句都不會說,學校請小學老師Grace當她的語言教師,協助她融入在地,更帶著她到附近鄉村,分享成長歷程。
Grace從小就渴望求學,但家境貧寒,她的小學生活有一半都在玉米田打工,因工作態度獲得雇主賞識,決定支持她一圓求學夢,最終取得教師證照成為小學老師,並完成大學學程,下一個夢想就是出國深造,改變自己的生活,「我不想認命,我想成為孩子與學生們的榜樣」。
彭宗平表示,有一次Grace分享「希望有機會到台灣念書」,他被Grace的熱情與努力感動,決定支持她,去年9月終於跨海來台就讀清大語言學研究所,洪宜筠則在坦尚尼亞教書一年半後返國就業,兩人在台灣相遇。
Grace的14歲女兒寫了一封信,要母親放心「我們會每天為妳祈禱,追求妳的夢,不要忘了我們」。如今兩名孩子住校,另一名幼兒由外婆照顧,Grace提及孩子的獨立與支持,不禁紅了眼眶。
Grace用行動證明,遇到困難不要放棄,她曾任小學與瑞典遠距教學的推動者,遠赴瑞典兩週交流,幫助不少學生開拓眼界。她表示,未來返鄉希望能蓋一所學校,告訴村莊的孩童「只要懷抱熱情,世上沒什麼夢想追尋不到」,雖然求學路不好走,但她願意支持他們,鼓勵更多孩子讀書、翻轉生活。
清大坦尚尼亞志工團成立已13年,Grace近期加入團隊,她的成長故事激勵志工團夥伴的心,Grace也擔任語言和文化的媒介者,要讓更多台灣人深度認識坦尚尼亞,一同為縮短當地數位落差盡心力。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