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沙包學念謠 苗栗社大志工隊傳承客語文化
苗栗縣社區大學培訓的客家文化志工隊,推動客家語言文化體驗學習,今天首次舉辦「客家搞頭王(客語:孩子王)」,課程訊息一出報名秒殺,參與年輕家長與學童們,在全程的客語教學中,縫沙包,搭配客語念謠,客語學習結合生活,大小朋友玩得不亦樂乎。
「頭放雞、二放鴨、三開刀、四攏合、五拍掌、六揇胸、七轉手、八摸鼻、九摸耳、十來扡狗屎」,一早苗栗縣公館學習中心傳出宏亮客家念謠聲,年輕的爸爸媽媽與小朋友們,在苗栗縣社區大學客家文化志工的帶領下,製作沙包,學念謠,場面熱鬧又溫馨。
苗栗縣社區大學配合縣府「學習型城市」計畫,培訓客家文化志工,推動客家語言文化的體驗學習,今在公館學習中心舉辦「客家搞頭王」活動,帶著爸爸媽媽與小朋友們一起做沙包、學念謠,體驗客家傳統童玩。
苗栗縣社區大學客家文化志工隊隊員、客語薪傳師李美英說, 「搞頭王」是客家話「孩子王」,客家志工推動客家文化體驗學習,童玩是重點項目之一。今天的活動設計規畫,是客家文化志工結訓後,第一次帶隊;客家文化志工隊成員們,有客語薪傳師,也有不會說客家話,但移居苗栗生活的台北人,也有苗栗在地人,想更加認識客家文化,也都考取客語認證。
今天參與活動的親子們,有來自苗栗市、銅鑼、三義與頭份等,有些人是第一次接觸傳統客家童玩;廖媽媽帶就讀小學的兒子、女兒一起參與,廖媽媽說,雖然小朋友是客家人,但不會說客家話,也沒玩過客家遊戲,透過課程教學,「客語融入生活」,手縫沙包、玩沙包,從遊戲中學習。
苗栗社大客家文化志工隊表示,活動報名訊息釋出後,反應熱烈,短短幾小時就已額滿,還有將近40名爸爸媽媽向隅,下個月將繼續辦理,未來歡迎更多民眾加入客家志工培訓,一起來傳承、發展客家語言文化。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