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公車有陷阱?行道樹遭移留洞 民眾:若無植栽應剷平

北市多處公車站體側人行道,仍保留裸露或凹陷樹穴,民眾上下車需閃避或繞道,暗藏風險。議員批評,這與高齡友善、人本通行目標衝突,要求改善,後續設站也應以無樹穴為原則。公運處回應,若接獲樹穴植栽影響上下車安全,會評估調整。
北市街頭仍常見有路樹傾倒或移植後,仍有裸露樹穴沒有後續填平,議員劉耀仁發現,這些樹穴常與輪椅族、娃娃車或身心障礙不便者爭道,甚至徒增公車上下公車風險,建議應以填平樹穴為原則。
他表示,依「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等規範,公共設施及相關空間應具備連續性、平整性,並應避免設有凹陷、縫隙及高低差。市府有責任優先改善公車候車區域通行的障礙物,尤其「轉乘及候車動線」應優先保障通行安全。
劉耀仁實地觀察也發現,像是萬華區西園路二段雙園里側公車候車區,站體側人行道多有裸露或凹樹穴,導致通行民眾需閃避,目前市府局處缺乏協調機制,對公園處來說,是以「植栽保存」為優先原則,但負責公車站亭的公運處則是負責站體設置與候車動線規畫。
他建議,兩單位應協調與風險評估,市府應建立「填平為原則、保留為例外」。
經常搭乘公車的民眾表示,確實看過徒留樹穴的設施,有些長輩或者身心障礙民眾要上車,公車就得算準停靠位置,否則造成乘坐輪椅民眾又要想方設法上車,本來一開始以為樹穴還會再植栽,但有時過了幾個月仍不見處理,確實認為倒不如就移除,減少人行道的障礙。
公運處表示,公車站位的設置,須權衡停靠的便利性、乘客候車空間及上下車安全、街廓長度及腹地條件等,部分公車站位範圍內的確有樹穴,但應仍有足夠空間,供民眾候車及上下車。但如果接獲站區範圍內樹穴植栽,影響駕駛車行視線、或民眾上下車安全,就會評估站位調整、或與公園處研商樹穴調整的可行性。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