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六都施政體檢/【青年就業篇】觀察站/青年政策要有感 須鎖定客群、觸及痛點
蔣萬安身為北市歷年最年輕市長,第一任期就兌現競選承諾成立青年局,但多數青年生活壓力仍大,也不清楚新政,市府須更加強宣傳、傾聽青年心聲,否則「助青年圓夢」淪口號,「青年脫北潮」難畫下休止符。
首都交通方便、工作機會多,許多外縣市新鮮人畢業後,選擇成為「北漂族」,但近年物價飛漲,大學畢業起薪薪資跟不上高物價,扣掉房租、水電等日常開銷所剩無幾,買房更是天方夜譚,不少新鮮人返鄉,甚至有生北市的青年也南漂,「北漂」再「脫北」不斷上演。
相較歷任市長,蔣萬安最大優勢就是年輕又有活力,甚至家中還有「三寶」要養,更能感受青年之苦,雖不負眾望上任半年就成立青年局,但政策仍有精進空間。
例如,青年局雖推實習津貼、進修補助,但對多數青年實際效益並不大,第一,難解高昂的生活成本問題,第二資源傾向支持進修、青創等「非典型」案例,對一般青年幫助有限,就算有相關資源或補助,宣傳力度也不足。
青年平日已被工作填滿,實在很難抽出時間研究政府資源,市府的宣傳應要先鎖定「目標客群」,如多利用年輕人常用的社群,也能觀察青年第一線感受。
不少民團、學者、議員從蔣上任之初就不斷質疑,青年局是否「疊床架屋」疑慮,顯然「整合資源」是市府需立解課題,避免年輕人有被「踢皮球之感」。
青年人口持續流失和失業率上升是首都揮之不去之痛,邁向「青年友善」的道路上,仍有漫長艱鉅之路要走,如何讓政策「有感」,觸及、解決青年的核心痛點,是蔣萬安要持續面對的重大考驗。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