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65歲人口近79萬 高齡友善城市從三重開始

三重銀新未來城位於三重區原碧華國中舊址、面積約2.88公頃。圖/新北市城鄉局提供
三重銀新未來城位於三重區原碧華國中舊址、面積約2.88公頃。圖/新北市城鄉局提供

為邁入超高齡社會做準備,新北市府推動三重「銀新未來城」計畫經今年6月10日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通過,市府將依會議決議舉辦再公開展覽作業,並由衛生局招商完成後續辦都市計畫發布實施。議員黃心華則盼周邊提供居民需要的停車、托育等公共設施,連帶讓周邊生活機能更完整。

新北市是全國高齡者最多的縣市,至今年5月底65歲以上人口數已達78.47萬人,佔本市人口比例為19.38%,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因此新北市府自2019年起開始醫療與長照布局,推動為智慧醫療顧健康、運動營養保活力、在地安養更安心策略,並以三重銀新未來城為高齡友善城市的重要示範據點,落實在地安老、全齡友善的優質生活場域。

新北市城鄉局表示,三重銀新未來城位於三重區原碧華國中舊址、面積約2.88公頃,該校舍因結構遭判定為高氯離子危樓,全校已遷至新址,現況部分土地為臨時停車場使用,部分土地長期閒置,故市府從長照政策出發,結合地方需求再活化利用,結合醫療、養老與居住功能,打造一個具綜合型長照醫養園區。

議員王威元表示,感謝內政部歷經五年審議終於通過地方需求的高齡友善住宅案,搭配新北長照處即將成立,相信可以讓新北成為全國最友善的高齡友善城市一起陪長輩們安心地變老。值得提醒的是後續BOT招商過程中希望在財務試算方面取得平衡,讓高齡友善住宅的租金具有吸引力以及公益性,用相對友善的租金水準服務長輩,建立高齡產業的產業鏈結,藉由商業設施的收入來挹注平衡租金,避免市有土地的建物變成一般民眾可望而不可及的豪宅。

市議員顏蔚慈表示,銀新未來城位於人口密集的三重東區,周遭多為老舊社區,市民期待中央地方共同推動,讓銀新未來城除了能提供長期缺乏的停車場及公園綠地等公共設施外,更要帶來都市的翻轉。

議員黃心華說,由於新北已邁入超高齡社會,樂見市府將社會住宅的概念進一步專業化、專精化,提供老人居住、照護、醫療、健身、休閒等複合機能的空間,同時也納入周邊民眾都需要的停車、托育等公共設施,不僅連帶讓周邊生活機能更完整,也有助於讓在地民眾更樂於和市府一起推動這項新嘗試。期待這項新建設可以在軟、硬體方面都順利運作,並發揮示範效果,進而推廣到其他高齡者佔比更多的地區或縣市。

三重銀新未來城是為長者設計的只租不售居住空間,且長者佔比將超過65%,並設有日間照顧中心收托至少120人、住宿式長照機構至少200床,以及診所、運動設施、托育中心等多功能設施,還將提供周邊地區約300席停車服務,預留20%面積作為綠地開放空間,不僅讓長者享受到日常生活照護與醫療診療,還能夠參與社交活動,維持身心健康,也兼顧周邊社區居民對於公共服務之需求。

城鄉局表示,案經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通過後,因應審議期間方案的調整再行舉辦公開展覽作業,未來由市府衛生局辦理BOT招商完成後,再發布實施都市計畫。市府期待這項計畫能引領全臺高齡友善政策發展,讓三重成為長照與醫養整合的全國典範。

長照 三重

延伸閱讀

新北:歷經5年 銀新未來城獲內政部都委會審議通過

玻璃帷幕反光藏城市安全隱憂 新北議員促制定管理規範

光害無法可罰 新北議員要求市府研擬法規納管

新北全面換電動公車 議員疑:非核家園後電車仍減碳?

相關新聞

花開盛迎夏 新北兩大菊科花海療癒綻放

盛夏來臨,新北市的菊科花卉迎著陽光熱情綻放,彷彿為城市披上繽紛花毯。新北市景觀處跟大家介紹2處當季花期正盛的公園,包含石...

板橋往返萬華... 下「華翠橋」將多撥一車道 供往北市車輛通行

雙北聯外橋梁華翠橋,為了紓解上下尖峰車流,北市交工處將於24日試辦調撥車道措施,在上午7點到9點調整艋舺大道336巷至西...

麻疹、百日咳有疫情…千名國小新生未打疫苗 北市加開聯醫門診

麻疹跟百日咳目前仍有零星疫情,北市衛生局指出,今年9月預計入學1.6萬學齡前兒童中仍有超過900位學童尚未完成疫苗接種,...

鳥築巢引停電頻仍 台電電桿設「鳥巢籃」盼人鳥共好

新北市石碇區106線道沿線居民,近年經常飽受「築巢惹禍」之苦,僅去年就傳出5次因鳥類在電線桿築巢導致的區域性停電。為改善...

三鶯線年底完工...喊要全罩隔音牆 侯友宜允3個月內評估

新北捷運三鶯線預計年底完工,明年初履勘後最快6月通車。新北議員卓冠廷說,附近居民已經承受興建交通期的必要之痛,建好卻仍要...

北市社宅僅45戶配冷氣六都墊底 蔣萬安允諾納入家具標配

炎炎夏季到來冷氣已成為家中必備電器,然而在北市府興建逾萬戶社宅中,僅有45戶本身配有冷氣,在六都排名敬陪末座,議員呼籲應...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