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玻璃帷幕大樓風格搶眼 建築師坦言隔熱耗能仍是挑戰

自1970年代起,玻璃帷幕建築風潮由國外吹入台灣,成為現代城市象徵之一,從台北101到各地高樓大廈,帷幕建築因其簡潔通透、具視覺穿透感而廣受青睞。不過,在台灣這樣位處亞熱帶的高溫潮濕環境,玻璃帷幕的隔熱與耗能問題,也始終是難以迴避的設計考驗。
新北市建築師公會理事長汪俊男表示,早期確實有許多爭議,隨著建材技術進步,如今的玻璃帷幕多採用夾層或中空設計,大幅提升隔熱表現。現行法規也要求建築外殼進行能效檢討,設計師會依據建築物使用型態選擇最適材料,例如辦公大樓偏好視覺穿透感,就會採玻璃帷幕搭配遮陽造型板,避免熱輻射大量滲入室內。
他強調,台灣都市化密集、高樓林立,玻璃帷幕設計已逐步成熟,隔熱與能耗問題能透過技術補強。然而在全球暖化趨勢下,能耗議題更被重視,設計選材每一步都不能輕忽。
建築師趙建銘也指出,早期帷幕玻璃設計多受國外潮流影響,對節能與永續思維重視不足,常見整面反射玻璃作為景觀映照使用,但台灣高密度城市中,反而將周邊的電線、鐵皮、招牌全都「投射」上去,視覺效果反成負擔。
「設計之前要先問清楚目的。」趙建銘說,若為景觀考量採大面玻璃,就必須同步思考日照遮擋與隔熱手法,例如使用雙層玻璃、隔熱膜或依照太陽角度設計遮陽板,找出美學與實用間的平衡。
隨著城市不斷發展,玻璃帷幕成為現代建築的主流之一,兼具視覺穿透與美學表現。然而,在亞熱帶氣候條件下,隔熱與耗能的挑戰仍未消失,設計與材料選擇更需審慎以對。專家提醒,當節能減碳成為全球共識,建築不只是外觀競逐,更是對永續生活方式的深度回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