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逢甲大樹倒塌壓死碩士生 檢方上午赴醫院相驗遺體

以色列「崛起之獅」行動斬首伊朗軍方高層!多人被炸死在床上

北市無障礙改善被批牛步 26年仍6千不合格捷站學校在列

台北市從民國88年起配合中央推無障礙設施稽查及改善,不過推動26年,待改善場所還有6千件,包含人潮多的捷運車站、學校等,又以集合住宅待改善約3千6百件居冠。本報資料照片
台北市從民國88年起配合中央推無障礙設施稽查及改善,不過推動26年,待改善場所還有6千件,包含人潮多的捷運車站、學校等,又以集合住宅待改善約3千6百件居冠。本報資料照片

北市從民國88年起配合中央推無障礙設施稽查及改善,不過推動26年,待改善場所還有6千件,包含人潮多的捷運車站、學校等,又以集合住宅待改善約3千6百件居冠。議員汪志冰批評改善無障礙進度牛步,建管處應研議替代改善方案,並考量提高補助誘因等。

市長蔣萬安表示,正因公共場域太多,市府的勘檢人力有限,導致無障礙設施的改善時間拉長,將研議評估是否可自主檢查,若提前提出改善,可提高補助金額,以加速改善期程。建管處長虞積學表示,每一類別場所的無障礙清查都還在持續進行,只要勘檢完需改善都會要求改善完成;對於既有建築物的無障礙空間改善,只要有明確的改善期程,建管處都會盡力輔導。

根據民國104至113年統計資料,北市這10年間,身心障礙者約12萬人,65歲以上人口成長1.5倍達58萬人,身障、高齡等族群的無障礙需求已高達70萬人。

不過汪調閱資料發現,台北市的無障礙推動,因建築物密集老舊,多數改善工程須委託專業人士整體規畫設計,加諸預算考量等,仍有不少場所未能改善情形。

根據今年3月最新資料,北市公共建築物場所應改善件數總計9409件,待改善有5934件占比達63%,其中8大類場所中以集合住宅、便利商店及金融機構、小學及國高中名列前芧,分別有3596件、1318件及812件,其中集合住宅待改善件數最嚴重,占所屬類別應改善件數的8成,

汪說,令她難以置信的是,台北市無障礙待改善場所,竟還包括最需要無障礙設施的啟聰、啟明學校,另外,還有人流眾多的捷運站及便利商店等。

汪志冰說,儘管建管處103年即針對住宅無障礙設施改善,每年編列千萬預算補助,每案補助上限45%,但這10年間,僅核發268件約7150萬元,對比待改善件數,顯然存在難以克服問題。

對於啟聰、啟明學校還在無障礙待改善,市長蔣萬安則承諾,將列為優先改善的學校。建管處長虞積學也表示,為加速無障礙設施改善,建管處從一開始一年編列兩千萬申請件數少,最近幾年申請執行率愈來愈高,並且已將補助上限提高,最高上限從補助30萬,今年將提高至補助49萬元。

汪認為,雖然法規對於未改善無障礙設施訂有罰則,但政府並非以裁罰為主要目的,應持續努力打造安全、便利的無障礙友善環境,尤其像捷運車站更必須加快腳步。

捷運 建築 北市

延伸閱讀

議員揭臉書名人詐騙廣告多 蔣萬安:研議開罰標準

公幼名額民代憂資源分布不均 蔣萬安下令通盤檢討

影/內政部推「中正路」改名 蔣萬安:政府多辦正事少搞政治

中正路、經國路改名…劉世芳嗆「不要有錢才做」 蔣萬安強硬表態

相關新聞

綠議員提「兒童工作證」防狼師 侯友宜諾3個月可行評估

近期爆發數起兒虐或違反性平事件,新北議員彭佳芸今質詢提出,比照國外推行兒童工作證制度,補足不適任教師系統漏洞。新北市長侯...

金門縣府否認拖延修復太武山莊 盼與新北合作共創三贏

新北市中和區的「太武山莊」因其歷史背景與建築價值,在2016年被新北市政府指定為市定古蹟,惟迄今已逾九年,修復工程進度仍...

花開盛迎夏 新北兩大菊科花海療癒綻放

盛夏來臨,新北市的菊科花卉迎著陽光熱情綻放,彷彿為城市披上繽紛花毯。新北市景觀處跟大家介紹2處當季花期正盛的公園,包含石...

綠北市議員陳怡君涉助理費案起訴 地方人士嘆:明年要選「極困難」

士林地檢署偵辦民進黨北市議員陳怡君涉詐領助理費案,今偵查終結,將依貪汙治罪條例等罪,起訴陳怡君等7人。由於明年就是選舉年...

板橋往返萬華... 下「華翠橋」將多撥一車道 供往北市車輛通行

雙北聯外橋梁華翠橋,為了紓解上下尖峰車流,北市交工處將於24日試辦調撥車道措施,在上午7點到9點調整艋舺大道336巷至西...

三鶯線年底完工...喊要全罩隔音牆 侯友宜允3個月內評估

新北捷運三鶯線預計年底完工,明年初履勘後最快6月通車。新北議員卓冠廷說,附近居民已經承受興建交通期的必要之痛,建好卻仍要...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