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影/彰化鹿港老街濃煙彌漫!新開烘焙店火災1人灼傷 遊客驚呼疏散

夏天到!30多歲男「梅花鹿」上身 皮膚醫:天氣炎熱患者暴增

陳水扁喊「清算非對付在野最佳方式」 臉書湧網友論戰諷:該回去關了

新北推動特色公園改造計畫 估2026年完成改造255座公園

新北市推動全齡化與特色共融遊戲場,投入超過15億元,目前已完成228座公園改造。記者江婉儀/攝影
新北市推動全齡化與特色共融遊戲場,投入超過15億元,目前已完成228座公園改造。記者江婉儀/攝影

新北市推動全齡化與特色共融遊戲場,投入超過15億元,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目前已完成228座公園改造,預計2026年完成改造全市255座公園,也超過原訂8年改造250座公園的目標。

農業局今以「來新北玩公園 -屬於你的都市公園」在市政會議專題簡報,農業局長諶錫輝表示,新北推動「全齡化公園」,共11處,將公園內的「硬體」設施持續改善更新外,更導入「軟體」服務的運動指導員及佈老志工,打造各年齡層民眾都能使用的空間,讓民眾想到戶外活動時能就近到公園。

位於樹林區的鹿角溪公園,除共融式兒童遊戲場外,還設有適合長者與兒童均可使用的體健設施,同時導入運動指導員及佈老志工服務,成為老中青三代都能親近與方便使用的全齡化公園。

諶錫輝表示,原訂目標2030年完成250座全齡或特色共融公園,在市府各單位通力合作與推動下,現進度已超前,預計2026年底可完成255座的全齡或特色共融公園,不僅具備無障礙設計,確保身心障礙者及高齡者的使用便利性,也融入在地文化特色,創造更具識別度的公共空間。

近年,新北推動城市覓徑,連結公園與都市郊山健行步道,讓民眾隨時能享受自然及休憩服務,中和區嘉穗公園從前置規畫起,就由地方民眾及全國青年景觀競賽獲選學生共同參與設計,以森林健身房為主題,融入鳥、松鼠等森林動物概念設施。

針對眾多公園該如何管理,景觀處長林俊德表示,公所每日都會派員巡查,並引進志工分區排班加強巡檢,今年1月已完成教育宣導,府內也提供資源,與公所成立群組,發現有問題就立即回報,例如地墊損壞、環境問題等,廠商就會進場維修,如疑似有安全性問題,就立即發封鎖線維修。

另外,市府也著手推動「新北美樹館-二叭子植物園」計畫,範圍涵蓋輕軌站點周邊、二叭子植物園及森林生態探索區等三大區域,佔地面積近255公頃,等同於10座大安森林公園,目前正在先期規畫設計,預計今年底可完成。境內生態豐富,未來大眾可憑境內6座步道彼此串聯通行,未來亦可作為森林教育基地,供各級學校校外教學。

新北市推動全齡化與特色共融遊戲場,投入超過15億元,目前已完成228座公園改造。記者江婉儀/攝影
新北市推動全齡化與特色共融遊戲場,投入超過15億元,目前已完成228座公園改造。記者江婉儀/攝影
新北市推動全齡化與特色共融遊戲場,投入超過15億元,目前已完成228座公園改造。記者江婉儀/攝影
新北市推動全齡化與特色共融遊戲場,投入超過15億元,目前已完成228座公園改造。記者江婉儀/攝影

運動

延伸閱讀

影/新北幽靈連署案 侯友宜:大家憂司法是否變政治工具

新北拚特色公園 民團:降溫設施、青少年需求納入規畫

避開人擠人!新北八里「柚花秘境」清香四溢 假日踏青首選

新北罷綠委連署檢聲押6人 蘇巧慧罷免案領銜人、召集人都在列

相關新聞

新北科技抓噪音 民怨未改車卻挨罰

噪音是新北市陳情之冠,近5年陳情逾3萬3千件,市府以科技執法取締,今年預計增加到210處。近期很多民眾陳情被罰車輛原廠未...

北市社子島開發案環評 被判撤銷

社子島禁建逾50年,開發案在台北市前市長柯文哲任內通過環評,引發百餘名居民反彈並組自救會提訴願及行政訴訟救濟,柯因此被批...

京華城申請都審變更 撤銷20%容獎

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涉京華城容積弊案等案仍羈押中,台北副市長李四川昨證實,負責此開發案的鼎越公司本月9日已申請撤銷20%容...

新北交通事故 去年1163童受傷

新北市去年未發生0至12歲兒童交通事故死亡事故,卻有1163名孩童受傷。靖娟基金會指機車接送是兒童事故主因之一,呼籲家長...

台北市區少見螢火蟲棲息地 木柵公園萃湖賞螢趁現在

每年四月至五月,是木柵公園萃湖地區螢火蟲最活躍的時節,今年公園處在此舉辦的「螢光熠熠賞螢趣」活動,至5/4每日18:40~20:00。

鐵道馬鳴槍後 侯友宜前往兩廟向媽祖祝壽 祈求地方平安

今天是農曆媽祖誕辰,新北市長侯友宜先後前往貢寮仁和宮、德心宮參加慶典。侯友宜說,媽祖是討海人長期的宗教信仰,自己也是拜媽...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