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廢地下道新價值 分擔強降雨防災

新北市廢除的人行地下道,有4座轉型為滯洪池再利用,北市也把錦州、錦西街及中山北路交叉口下的廢棄地下道轉型為滯洪池,發揮剩餘價值。兩市陸續評估其他地下道是否比照轉型,新北市府已鎖定中和員山路及中和國小地下道評估。
新北市拆除10多座人行地下道,其中永和4座均轉型滯洪池。水利局表示,極端天氣頻繁出現,都市空間開發密集,考量海綿城市需求,排水改善工程施作不易,因此部分退場的地下道改建為滯洪池,減輕排水系統負擔。
新北市養工處長鄭立輝表示,地下道轉為滯洪池後,降雨時將地面積水導入其中,待雨勢減緩後再抽出,達到緩解排水負擔的作用。
永和區林森地下道等4處人行地下道轉型滯洪池,提供約800公噸滯洪容量;北市錦州、錦西街及中山北路交叉口下的廢棄地下道改成滯洪池,則可容納降雨量達718公噸。
新北水利局表示,中和區員山路及中和國小2處地下道仍在施工,預計完工後還可增加約380公噸滯洪量。水利局副局長張修銘說,中永和地區地狹人稠,部分地區長年有積淹水問題,打造滯洪池最難的就是找地點,地下道因已有出入口,改造時能快速封閉;原本地下道內的抽水馬達僅能排除少量積水,改為滯洪池後,更換更強效的抽水設備,提升排水效率。
新北市養工處橋隧維護科科長黃柏升說,每座地下道改建滯洪池前,都會先確認結構安全與防水性,經完整檢測確保不會滲漏,才封閉轉作滯洪;封閉後,路面上僅留下類似孔蓋等裝置,人行動線變順暢、友善。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