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遊子返鄉自救...台南七股西寮里海水倒灌險滅村 居民找空拍求援才曝光

獨/國軍很忙!內政部出手動員千名替代役赴災區搶救

工時高達18小時...CNN點名台灣遠洋漁船虐待移工!被迫「牙籤剔骨」慘況曝

新北退場人行地下道大變身!永和4處改當滯洪池發揮防災新價值

永貞路竹林路口的人行地下道封閉後改為滯洪池,發揮剩餘價值,並減輕排水系統的負擔。記者張策/攝影
永貞路竹林路口的人行地下道封閉後改為滯洪池,發揮剩餘價值,並減輕排水系統的負擔。記者張策/攝影

新北市近年陸續拆除使用率低的人行地下道,永和區有4處活化當滯洪池,發揮在地滯洪的剩餘價值,兼具友善人本環境及防洪效果。

新北市水利局表示,都市空間開發密集,排水改善工程施作不易,將部分退場的地下道改建為滯洪池,以減輕排水系統負擔。

包含永和區林森地下道在內,有4處人行地下道封閉後轉型當滯洪池,提供約800噸滯洪容量,水利局透露,中和區員山路及中和國小兩處地下道仍在施工,預計完工後可增加約380噸滯洪量。

新北水利局副局長張修銘指出,中永和地區地狹人稠,部分地區長年有積淹水問題,早期興建的行人地下道坡度較陡,加上老舊、使用率下降,傾聽在地民意後,也找到轉型方向。

張修銘說,打造滯洪池最難就是找地點,中永和地區道路狹窄,地下道因為已有出入口,改造時能快速封閉。此外,原本地下道內的抽水馬達僅能排除少量積水,改為滯洪池後,更換為更強效的抽水設備,提升排水效率。

新北市養工處長鄭立輝表示,地下道轉為滯洪池後,可在降雨時將地面積水導入其中,待雨勢減緩後再抽出,達到緩解排水負擔的作用。

張修銘指出,地下道廢除後轉型當滯洪池,會定期檢視機具是否正常,主要支出是抽水機的電費,啟動抽水時才會產生開銷,相較於長期維護閒置地下道,轉型當滯洪池的效益更高。

針對地下道轉型的安全性,新北市養工處橋隧維護科科長黃柏升表示,每座地下道在改建為滯洪池前,都會先與水利局討論,確認結構安全與防水性,例如永貞路與竹林路口的地下道,改建前有經過完整檢測,確保不會有滲漏問題,才正式封閉並轉作滯洪使用。封閉後,路面上僅留下類似孔蓋等裝置,人行動線變順暢,對輪椅族更友善。

永貞路竹林路口的人行地下道封閉後改為滯洪池,發揮剩餘價值,並減輕排水系統的負擔。拆除後行人空間更寬廣,市容也更美觀。記者張策/攝影
永貞路竹林路口的人行地下道封閉後改為滯洪池,發揮剩餘價值,並減輕排水系統的負擔。拆除後行人空間更寬廣,市容也更美觀。記者張策/攝影
永貞路竹林路口的人行地下道封閉後改為滯洪池,發揮剩餘價值,並減輕排水系統的負擔。記者張策/攝影
永貞路竹林路口的人行地下道封閉後改為滯洪池,發揮剩餘價值,並減輕排水系統的負擔。記者張策/攝影

滯洪池 水利局

延伸閱讀

時代的眼淚 新北使用率低人行地下道逐步退場

迎接世壯運 新北推春Fun新北遊GO趣味系列活動

獨/廢公館圓環..李四川曝2大考量 最快這時間點可施工

富邦金連2年辦減碳議合工作坊 助企業永續轉型

相關新聞

新北開放大型重機停機車格試辦 騎士肯定:終於動起來!

為提升大型重機停車可及性,新北市交通局宣布自8月1日起,試辦開放板橋區及新店區的路邊機車格,供大型重機停放。交通局表示,...

綠議員提「兒童工作證」防狼師 侯友宜諾3個月可行評估

近期爆發數起兒虐或違反性平事件,新北議員彭佳芸今質詢提出,比照國外推行兒童工作證制度,補足不適任教師系統漏洞。新北市長侯...

金門縣府否認拖延修復太武山莊 盼與新北合作共創三贏

新北市中和區的「太武山莊」因其歷史背景與建築價值,在2016年被新北市政府指定為市定古蹟,惟迄今已逾九年,修復工程進度仍...

監院糾正北市府剴剴案 市長蔣萬安「該怎麼罰就怎麼罰」

監察院今天針對剴剴案糾正北市府,認為劉姓保母未按時寫寶寶日誌,但文山居托中心訪視員卻紀錄劉「每日填寫」。市長蔣萬安表示,...

輝達進駐北市科恐淪內科塞車惡夢?交通局要出招了

輝達海外總部選定在北士科,但地方憂心將會更塞車,恐惡化成內科2.0。台北市交通局長謝銘鴻今表示,交通局因應士北地區交通現...

新北汐止伯爵街14巷沉陷 土木技師提防災情擴大及搶修方案

新北市汐止區伯爵街14巷疑自來水管破裂,造成地基掏空,路面沉陷與龜裂。新北市議員張錦豪今天表示,會同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理...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