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1999一年收百萬通陳情3類最多 陳情大戶一年打上千通

市民服務熱線1999全年無休。圖/讀者提供
市民服務熱線1999全年無休。圖/讀者提供

北市1999每天有近百人輪班,不過每年均破百萬通電話,反映各式市政陳情,1999也有陳情通報「大戶」,市府統計,前10大陳情次數最多的民眾「大戶」,平均一個月要打40通以上,一年通數達上千通。

根據北市研考會統計,北市1999在2020年,一年處理電話通數達166萬7719通,2021年182萬4435通、2022年153萬2781通、2023年121萬4340通、去年有121萬1717通,其中人員數也從103人、逐年減少101人、100人、 99人、及98人。

至於歷年的電話處理無效率2020年為1.09%、2021年3.04%、2022年一度達10.37%、2023年1.01%、去年為1.05%。

歷年陳情的前十大項目,2020至2023年除2022年疫情期間,其他第一名陳情最多的都是公車計程車復康巴士陳情議題,一年有上萬通,去年陳情最多的則是環保稽查;至於近五年陳情前三名都為公車計程車復康巴士問題、建築物使用管理違建查報及環保稽查。

去年1至12月,民眾進線1999電話處理量為121萬1717通,陳情前3名案件為環保稽查共1萬2390件、違建檢舉1萬1497件、公車計程車等交通工具相關1萬954件。

議員調閱資料也發現1999也有通報大戶,2020年通報大戶第一名一共通報4609通、第二名有3641通;2021年第一名打了2694通、第二名打1820通、第三名1641;至於2022年第一名一年打了2254通、第二名打1660通;2023年第一名打1154通、第二名打1028;去年第一名則打超過1144通。

李明賢認為,1999每年均有破百萬通電話反映各式陳情案,每位話務人員平均每天要處理25通以上的陳情電話,負擔不小;若又遇到胡亂重複陳情民眾,勞心勞力實屬辛苦。請市府研擬相關應對措施,以解基層話務人員困擾。

研考會表示,1999現行是以實聯制為原則,陳情人反映案件,須提供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如留電話與來電顯示號碼不符或未顯示,話務人員須外撥確認是否為陳情人本人,不實者案件則將存參。針對涉領取檢舉獎金與交通舉發等,應具名的案件則採請民眾提供身分證字號的實名制驗證。實務上,倘有同一位民眾同一日重複陳情相同案件,經立案後仍反覆進線,將暫停提供服務,避免同一事由成立大量陳情案件。

研考會說,依據「行政程序法」規定,民眾享有陳情權利,但非理性、不實或惡意檢舉因無罰則限制,已對行政機關運作造成壓力。市府會持續致力保障民眾陳情權益與 兼顧基層行政效能,為強化陳情機制,市府也自2016年起建置陳情系統,整合1999市民熱線、市長信箱、臨櫃及書面陳情等多元管道,並持續優化功能。系統從人工分案進化至自動分派案件至權責機關,節省公務人力, 也大幅簡化案件處理流程。

台北市政府。本報資料照片
台北市政府。本報資料照片

計程車 北市 公車

延伸閱讀

北市女墜落「錦新大樓」旁 當場無呼吸心跳...意外壓傷1樓管理員

前助理告別式上擺「葉元之莫進」看板 葉:尊重家屬

北市女100萬要投資 警2度攔詐...喊「信我一次」順利逮車手

北市大雷雨即時天氣警報 雙溪水壩調節性放水

相關新聞

綠議員提「兒童工作證」防狼師 侯友宜諾3個月可行評估

近期爆發數起兒虐或違反性平事件,新北議員彭佳芸今質詢提出,比照國外推行兒童工作證制度,補足不適任教師系統漏洞。新北市長侯...

金門縣府否認拖延修復太武山莊 盼與新北合作共創三贏

新北市中和區的「太武山莊」因其歷史背景與建築價值,在2016年被新北市政府指定為市定古蹟,惟迄今已逾九年,修復工程進度仍...

監院糾正北市府剴剴案 市長蔣萬安「該怎麼罰就怎麼罰」

監察院今天針對剴剴案糾正北市府,認為劉姓保母未按時寫寶寶日誌,但文山居托中心訪視員卻紀錄劉「每日填寫」。市長蔣萬安表示,...

輝達進駐北市科恐淪內科塞車惡夢?交通局要出招了

輝達海外總部選定在北士科,但地方憂心將會更塞車,恐惡化成內科2.0。台北市交通局長謝銘鴻今表示,交通局因應士北地區交通現...

新北汐止伯爵街14巷沉陷 土木技師提防災情擴大及搶修方案

新北市汐止區伯爵街14巷疑自來水管破裂,造成地基掏空,路面沉陷與龜裂。新北市議員張錦豪今天表示,會同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理...

保母姊妹遭判無期徒刑、18年 新北社會局:強化保母四大課程

台北地院國民法官法庭審理保母劉彩萱、劉若琳姊妹涉嫌虐死男童剴剴案上月底、本月初密集開庭,合議庭今天宣判,劉彩萱判無期徒刑...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