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預售屋靠AI 北市推Hi Landy用拍照語音檢測契約陷阱

為避免消費者誤觸契約地雷,北市地政局推出「預售屋契約智能問答–Hi Landy」圖/北市地政局提供
為避免消費者誤觸契約地雷,北市地政局推出「預售屋契約智能問答–Hi Landy」圖/北市地政局提供

為避免消費者誤觸契約地雷,北市地政局推出「預售屋契約智能問答–Hi Landy」,率先全國由「分辨式AI」進化到「生成式AI」,消費者只要拿出隨身手機連結「Hi Landy」就能輕鬆以拍照或語音方式檢測契約疑義是否違反規定,聰明簽約,提升權益保障。

行政院消保處公布113年11月全國預售屋契約查核結果,60案中有15建案不合格,占比25%,代表每4件就有1件暗藏陷阱;統計違規模式,多為建商在已經向主管機關完成備查的契約中「添加」之條文、或補充協議之條款違反預售屋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規定。

地政局表示,購買預售屋動輒上千萬,卻看不到實品,買賣雙方權利義務全需倚賴預售屋契約約定,但契約條文、相關附件多又複雜,消費者常因不了解法令,無法判讀文字陷阱,在交屋時才發生消費爭議,例如業者承諾提供的衛浴設備是樣品屋陳設的某進口品牌,但契約寫的是該進口品牌相關「同級品」,交屋時買方才發現裝設的是「同級國產品牌」。

地政局指出,「Hi Landy」可讓民眾在簽約時,面對契約新增文件疑義,能即時透過系統初判條文違規陷阱,避雷保權益。

4個特色如下, (一)隨時隨地輕鬆問,統合最新版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常見錯誤態樣等完整法令資訊,讓使用者不限時地輕鬆輸入問題即可獲得初步解答,是最貼心、人性化的隨身契約執事,幫你把關契約大小問題。

(二)拍照即讀超簡單,「Hi Landy」接軌時下LINE語音使用習慣,具備圖片、語音辨識二大功能,消費者對契約文件如有疑慮,可拍照問、語音查,即刻檢測條文疑義,掌握契約陷阱。

(三)手機平板均可用,「Hi Landy」採用響應式網站設計,無論是手機、平板、電腦都可使用,並且對話框介面能自動配合裝置呈現最適合的大小,增進良好的使用體驗。

(四)探索更多資訊立即通,「Hi Landy」每段回答皆附上最新預售屋契約規定、錯誤態樣及地政局官網預售屋專區連結,輔助預售屋消費者查詢掌握交易所需完整資訊,保障自身權益。

地政局長陳信良表示,過去公部門的契約比對系統,使用者需取得契約純文字檔供系統判讀,且無法解讀契約本文外其他文件是否符合規定,Hi Landy突破現行限制,可以快速檢視契約疑義,掌握違規條文,聰明簽約保權益。

為避免消費者誤觸契約地雷,北市地政局推出「預售屋契約智能問答–Hi Landy」圖/北市地政局提供
為避免消費者誤觸契約地雷,北市地政局推出「預售屋契約智能問答–Hi Landy」圖/北市地政局提供
為避免消費者誤觸契約地雷,北市地政局推出「預售屋契約智能問答–Hi Landy」圖/北市地政局提供
為避免消費者誤觸契約地雷,北市地政局推出「預售屋契約智能問答–Hi Landy」圖/北市地政局提供
為避免消費者誤觸契約地雷,北市地政局推出「預售屋契約智能問答–Hi Landy」圖/北市地政局提供
為避免消費者誤觸契約地雷,北市地政局推出「預售屋契約智能問答–Hi Landy」圖/北市地政局提供

文件 消費者 語音

延伸閱讀

北市擬推大型重機共用車格2.0 全市12區都有

北市抽驗生鮮蔬果殘留農藥 52件產品15件不合格

男高音波伽利大巨蛋開唱 北市協推3飯店住房優惠

環狀線震損遭糾正 北市捷運局:施工有落實品管

相關新聞

「邱議瑩嘆比我凶!」 蔣萬安曝邀魏汶萱入團隊是借重這專業

北市長蔣萬安小內閣人事大異動,先前在立法院曾與民進黨立委邱議瑩互嗆的三立電視台前記者魏汶萱,也將加入蔣萬安副發言人團隊。...

北市圖App推情愛漫畫挨批未過濾 恐讓小朋友接觸

台北市立圖書館為提供讀者便利使用環境,設置「iRead 台北市立圖書館」App,議員指出,App內新書推薦前5本卻是情愛...

汙水接管率 北市冠6都 桃園居末

國土署統計到今年2月底,六都汙水接管普及率以北市88.40%最高,新北71.48%居次,高雄50.75%排第三,台南28...

蔣萬安市府2.0 發言團隊全8年級生

北市長蔣萬安小內閣人事大異動,一口氣調整6位局處首長,發言團隊也延攬新血。曾與民進黨立委邱議瑩互嗆的三立電視台前記者魏汶...

新北易肇事50路口 年底前完成改善

為解行人地獄,新北市府今年改善易肇事的50大路口,包括將行穿線退縮並增加庇護島、高架橋下增實體人行道、增加綠底行穿線等,...

新北貴子坑溪甩臭名 打造河岸公園

新北貴子坑溪以前可提供梯田灌溉,還可玩水抓魚,但亂丟垃圾造成汙染飄散惡臭,影響沿線約3萬人,居民苦不堪言。新北斥資約25...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