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新北噪音科技執法 今年增至210處

噪音是新北陳情案之冠,現有200處聲音照相科技執法設備,累計開罰1萬4790件,今年預計於陳情熱點再增設10處設備,搭配不定期的移動式科技執法強化取締。聲音照相受限須滿足前後3秒無車、地乾無雨、風速小於每秒5公尺等條件,各縣市開罰率偏低,僅2到3%。地方議員建議除強化執法,還須從源頭管理改裝排氣管亂象。
汽機車改管噪音擾人,中央從2021年起,推動全台各地在陳情熱區設置固定式聲音照相系統,限速50公里以下路段,不得超過86分貝、限速50公里至70公里路段音量不得超過90分貝。
新北市環保局2021年起,在新北主要路段設置200處科技執法設備設置,迄今累計裁罰1萬4790件。環保局攜手警局去年11月起推「靖音專案」,編排75場次,加強攔查改裝排氣管致噪音車輛。
新北噪音違規執法裁罰數是全國第一,環境部已修正違反噪音管制法裁罰基準,夜間時段加重裁罰金額為6000元起。聲音照相開罰條件嚴謹,須滿足前後3秒無車、地乾無雨、風速小於每秒5公尺等條件,各縣市開罰率偏低,新北環保局去年12月4日函請環境部建議修法,環境部表示將再研議。
林口堪稱噪音車重災區,議員李宇翔認為,聲音科技執法是定點設置,飆車族會刻意繞過,除增加科技執法,更應從源頭管理,稽查改裝車廠商,讓違規車輛強制受檢,或祭出更高罰鍰,才能遏止歪風。
北海岸同樣受噪音車困擾,議員陳偉杰認為,噪音標準與民眾主觀感受有落差,例如設定80分貝違規,現場民眾感受到吵雜,一測只有78分貝,數值是否有正負範圍也可討論。
陳偉杰認為,最重要是源頭管理,有民眾去驗車時換回原廠管,事後又改回來,如何防堵投機行為,應全面檢討。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