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新北警匪追逐爆槍響!三重警追至樂華夜市逮4嫌 1女送醫急救中

「普亭住手!」俄國飛彈猛擊基輔 川普怒發文:時機非常糟糕

新北噪音科技執法累計開罰近1.5萬件 今年將增至210處

新北市聲音照相設備預計今年將達210處。記者葉德正/攝影
新北市聲音照相設備預計今年將達210處。記者葉德正/攝影

噪音是新北市陳情之冠,尤其改管噪音車深夜更是擾人清夢。新北市至今已設置200處聲音照相科技執法設備,累計開罰1萬4790件,今年預計再於陳情熱點增設10處,並透過不定期安排移動式科技執法設備強化取締,還民眾安寧。地方議員認為,除了強化執法,如何從源頭改裝排氣管管理,才能徹底解決問題。

汽機車改管噪音擾人,中央從2021年起,推動全台各地在陳情熱區設置固定式聲音照相系統,限速50公里以下路段,不得超過86分貝、限速50公里至70公里路段音量不得超過90分貝。

新北市環保局從2021年起,在新北主要路段設置200處科技執法設備設置,迄今累計共計裁罰1萬4790件,今年預計再根據熱門陳情地點,增加至210處,也將不定期安排移動式科技執法設備於陳情熱區加強取締。

為強化取締,市府環保局也與警局去年11月起,推出「靖音專案」,編排75場次,加強攔查改裝排氣管致噪音車輛,截至去年底累計稽查1萬7952件,其中改裝車變更零件1932件、改裝車重要設備516件、無照駕駛6034件、危險駕駛1071件、通報噪音車8399件。

然聲音照相受限須滿足「前後3秒無車」、「地乾無雨」、「風速小於每秒5公尺」等條件,各縣市開罰率都落在僅2到3%之間。

環保局表示,新北已在去年12月4日函請環境部修法,環境部表示將再研擬。新北在執法裁罰件數上為全國第一,環境部也已修正違反噪音管制法案件裁罰基準,夜間時段加重裁罰金額至6000元起;而交通部已修訂道路交通安全規則並於今年1月1日起,未使用經認證排氣管者,將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處以900至1800元的罰鍰,全面防堵噪音車。

環保局說,即使是經認證的排氣管,若因不當使用或破損造成噪音,經科技執法路段遭判定超標時,也將依噪音管制法規定裁處,將持續配合相關政策,共同從源頭改善噪音問題。

新北市林口堪稱噪音車重災區,市議員李宇翔認為,聲音科技執法都是定點設置,短期內有效果,但時間一長,飆車族都會刻意繞過後故態復萌。

李宇翔認為,除增加聲音科技執法,更應該從源頭管理,對於境內改裝車廠商檢查,與違規車輛強制受檢,或透過更高額的罰鍰,才能遏止歪風。

北海岸同樣深受噪音車困擾,市議員陳偉杰認為,科技輔助執法重要,但噪音標準與民眾主觀感受度有差,例如設定80分貝違規,但現場民眾感受吵鬧,但一測只有78分貝,數值是否有正負範圍,可以討論。

陳偉杰認為,最重要在源頭管理,經常有被拍照者去驗車時換回原廠管,事後又改回來,怎麼防堵,應該全面檢討。

噪音 科技執法

延伸閱讀

用路人注意!桃園35處路口科技執法搬家 開罰日期曝光

滑冰/美國空難奪走好友生命 滑冰新星李宇翔盼延續精神

滑冰/滑冰新星李宇翔迎生涯首次亞冬運 期待與偶像較勁

勞動部公務員之死…家屬心痛:受長官壓榨委屈往肚吞 回家仍笑咪咪

相關新聞

方濟各逝世 蔣萬安不捨:最拚命、親民的教宗

英國天空新聞報導,梵蒂岡宣布,教宗方濟各逝世,享壽88歲。台北市長蔣萬安今天也在臉書哀悼,提及稍早得知教宗方濟各安息主懷...

北市挖路施工違規惹民怨議員質疑罰不怕 籲提高規費、慣犯罰則

道路頻挖補惹民怨,北市平均一年有6400件挖路案,但近年平均違規率仍有6%,議員更發現,新工處近5年13件挖路申請案中,...

大巨蛋園區5月起戶外禁煙 世壯運北市26場館外吸菸恐挨罰1萬

雙北世壯運將於5月17日登場,台北市衛生局公告新增「台北體育園區、台北市立天母棒球場、台北市立網球中心」3處室外場所,5...

侯盧會交流市政 新北與台中互稱兄妹市

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天下午赴台中,與台中市長盧秀燕會面交流市政,主題是美術館開幕和國民運動中心建置;盧希望月底文化局赴新北參...

關稅風暴提解方被綠批算計 新北反擊:別只想解決提方案的人

美國對等關稅衝擊台灣,新北市長侯友宜提四大行動方案,民進黨發言人吳崢今天表示,面對挑戰,中央與地方、執政與在野應當齊心協...

魚蟹數量激增!新北碧潭堰魚道助生態轉骨 遊客:看魚衝浪好紓壓

春天腳步到來,新北新店溪碧潭堰下游的魚道熱鬧非凡,站在岸邊就能看到魚群游動,準備覓偶產卵,遊客透過觀景窗欣賞魚兒衝浪,直...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