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校園設光電球場意願低2年僅5校 發電效益差、居民反對成阻力

教育部近年力推光電風雨球場,但北市天氣多雨效益不佳導致廠商投標意願低,近兩年僅5校響應興建,議員建議,目前還有很多學校未有室內運動空間或空間不足,教育局應先以設置風雨球場為主,不應強求設置光電風雨球場。教育局表示,尊重各校選擇,若校方選擇光電球場但無廠商投標,也會編列預算協助。
目前政策主要是由業者出資興建,讓學生享有遮陽避雨的運動空間,同時透過賣電回饋學校經費,但北部四季多雨發電效益不如南部,加上緊鄰住宅高樓大廈恐擋住陽光照射,周邊居民也會憂心光電板產生光害,削弱廠商投資意願,近年來只有1家廠商投標,近2年來僅有5校設置。
議員曾獻瑩指出,學校再推動光電球場常受阻,就曾接獲陳情有學校曾試圖推動,但當地居民認為光電設施不僅影響校園景觀,還可能帶來反光干擾,甚至在說明會上拍桌抗議。而位於北投區關渡國中光電風雨球場也曾因反光問題引發民怨,最終在光電板上加上黑色薄網、綠色薄膜解決,但也影響發電效能。
教育局為改善校園活動空間場域推動風雨球場計畫,但若學校已設有活動中心就不符合補助標準,莊姓家長表示,孩子曾抱怨每到冬天、梅雨季體育課常受天氣影響,若同時使用活動中心或穿堂的人多,就只能在教室看影片,「一學期上不到3次籃球課。」盼教育局能盤點各校使用空間重新評估。
曾獻瑩強調,台北市一年約有179個下雨天,目前仍有33所學校無室內運動空間,有些學校就算有空間也不大,應法協助這些學校盡快建置風雨球場,若要建設光電板還要開地方說明會與家長、在地居民溝通,拉長時間,影響學生權益,兩者應脫鉤分開處理,不要讓孩子的運動權益被光電議題綁架。
教育局表示,學校可自行評估要設置風雨球場或光電球場,並無強制要求,由於兩類球場的建置所需時間不一,會尊重學校評估,若選光電球場,光電板材質具低反射率可降低建物反光疑慮,若廠商因潮濕多雨且學校空地面積有限認為無投資效益且無活動中心學校,教育局也會編列預算助建置光電球場,預計今年共有7校建置。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