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反對到延續父志 龔俊逸入坑上百次!驚嘆台灣煤礦成就

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負責人龔俊逸早年移民加拿大,他一開始在海外反對父親打造「煤礦博物館」,到返台與老礦工們投身復坑工程,漸漸體會父親的執著,自己也深深愛上這片土地。面對園區發展困境,力求取得文資身分,為了續命,也為保存台灣礦業文化。
龔家三代投身採煤事業,龔俊逸的爺爺龔友仁先在日本人經營礦場,後來買下基隆三坑等礦場。他的父親龔詠滄也是一生投身礦業,1985年從台陽礦業公司接手新平溪煤礦,經營12年後停止開採。
龔詠滄發現即使停止採礦,礦坑逐年荒蕪,仍有許多探尋礦業文化、鐵道遺跡的旅人造訪,2001年起邀來猴硐礦工文史館創辦人周朝南等幾名老礦工,著手整建礦場,一起打造「煤礦博物館」。
龔俊逸在6個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五,他說,父親決定打造煤礦博物館時,家人其實都不贊成。在台灣由民間經營博物館並非易事,股東們因為虧本慢慢退出,子女們為了助父親圓夢,還是咬牙持續投入資金。
經營貿易事業的龔俊逸因為常前往香港,也會回台灣探望逐漸年邁的父親。年輕的他反對父親創立煤礦博物館,但進入中壯年,慢慢能理解終身投入煤礦事業的父親,「人生總要留下些什麼」的心情,2008年返台,跟隨父親腳步,參與新平溪煤礦復坑工程。
龔俊逸說,跟著老礦工進入礦坑上百次,見識到台灣礦業的成就。2012年接棒後,為了更能完善保存博物館場域,他將博物館轉型為博物園區,不只保存煤礦,更要有系統的串連礦場人文、生態和環境紋理。
20多年來維護園區及延續煤礦文化,龔俊逸說,家人累計投入的金額,可能讓外界詫異。如今面臨生存危機,也曾想過在商言商,營運財務困窘就算了,放手不是比較輕鬆,何必發起連署可能引發對立,吃力不討好。
只是想到父親的一生心血,龔俊逸不想放棄。他認為有這麼棒的地點,這麼多人期待,決定放手一搏。如果未來能夠取得文資身分,就可公私協力,善用政府工具,賦予園區全新生命,結合平溪天燈產業將是多麼美好的事。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