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NBA/總冠軍G5天王山哈利伯頓上半場得分掛蛋 溜馬落後雷霆14分

民調/賴總統聲望回升 但不贊同他的人空前集結

退休夫妻陷卡債危機…想靠老家5000萬資產翻身 銀行回應讓他們瀕臨破產

北市道路挖掘違規4年近1500件 市府局處件數占3分之1

台北市道路挖掘管理中心管理轄內地面下的所有管線,但審計部公布近4年違規數據,發現第一名是台電、第二名就是北市府轄下局處單位。記者鍾維軒/攝影
台北市道路挖掘管理中心管理轄內地面下的所有管線,但審計部公布近4年違規數據,發現第一名是台電、第二名就是北市府轄下局處單位。記者鍾維軒/攝影

台北市工務局道路挖掘管理中心管理各機關管線,如台電、自來水管、電信、瓦斯等民生管線,若未依許可開挖將面臨罰款。審計部統計近4年台北市違規挖管件數1447件、罰鍰金額計2208萬元,其中前3名依序為台電、工務局與中華電信,占總裁罰件數75.88%,嚴重影響道路品質。

北市工務局回應,針對北市府內機關道路挖掘違規的情形,已經成立專案小組並定期召開專案檢討會議,事實上違規件數有逐年降低,從2022年170件到2023年已降至116件,降幅達31.8%,市府的違規相較台電、中華電信等較少,多半為行政作業疏失,會持續約束廠商。

根據審計部報告,2020至2023年台北市道路挖掘管理中心列管各項違規,包括道路挖掘未依規定施工或品質抽驗結果不符規定等,共裁罰1447件、罰鍰金額計2208萬元。

違規案件數排序前3者為台電公司505件、北市府轄下各機關456件、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137件,3者合計1098件,占裁罰總件數之75.88%。其中台北市政府轄下違規機關,有北水處157件、衛工處80件、水利處76件、新工處67件、公園處26件。

審計部要求,北市府應定期向管線機關宣導違規項目較多的案件態樣,彙整施工廠商現場管理人員違規情形,以利管線機關瞭解其承攬廠商之良莠,並優化道路挖掘管理系統功能,使管線機關能即時掌握案件應辦作業,加強列管避免發生違規情事,以維道路品質。

工務局表示,管線單位違規樣態大多為程序上違規,例如未依規定通報、未依核定時間施工及未將施工過程全程攝影等占大宗。至於北市府單位違規問題,工務局說,目前已組成專案小組並定期召開專案檢討會議,北市府違規件數下降31.8%,會持續向宣導要求各單位約束廠商。

工務局指出,台北市道路基金除了罰鍰收入,主要來源為道路挖掘許可規費及道路修復費,用途是辦理道路挖掘管理等費用支出,2023年的罰鍰收入僅占整體基金收入來源比例約為5.8%。未來會定期召開會議檢討違規情形,由要求各單位檢討及策進作為;針對特殊個案加強檢討及宣導,滾動式修正「臺北市道路挖掘施工維護管理辦法」,使管理制度更加完備。

在台北市內挖掘道路必須事先申請、全程攝影,並符合「台北市道路挖掘施工維護管理辦法」;圖為業者挖路埋管線。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在台北市內挖掘道路必須事先申請、全程攝影,並符合「台北市道路挖掘施工維護管理辦法」;圖為業者挖路埋管線。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電 北市府

延伸閱讀

內門觀光休閒園區明年開園 遭審計部點名多項工程缺失

濃煙飄散…新北泰山火警 北市士林民眾多起焦味報案

北聯幫準幫主吳家康高檔溫泉會館夜宴 北市警重兵戒備

北市發2000元敬師金 蔣萬安:留住高水準教學品質

相關新聞

綠議員提「兒童工作證」防狼師 侯友宜諾3個月可行評估

近期爆發數起兒虐或違反性平事件,新北議員彭佳芸今質詢提出,比照國外推行兒童工作證制度,補足不適任教師系統漏洞。新北市長侯...

金門縣府否認拖延修復太武山莊 盼與新北合作共創三贏

新北市中和區的「太武山莊」因其歷史背景與建築價值,在2016年被新北市政府指定為市定古蹟,惟迄今已逾九年,修復工程進度仍...

監院糾正北市府剴剴案 市長蔣萬安「該怎麼罰就怎麼罰」

監察院今天針對剴剴案糾正北市府,認為劉姓保母未按時寫寶寶日誌,但文山居托中心訪視員卻紀錄劉「每日填寫」。市長蔣萬安表示,...

輝達進駐北市科恐淪內科塞車惡夢?交通局要出招了

輝達海外總部選定在北士科,但地方憂心將會更塞車,恐惡化成內科2.0。台北市交通局長謝銘鴻今表示,交通局因應士北地區交通現...

新北汐止伯爵街14巷沉陷 土木技師提防災情擴大及搶修方案

新北市汐止區伯爵街14巷疑自來水管破裂,造成地基掏空,路面沉陷與龜裂。新北市議員張錦豪今天表示,會同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理...

保母姊妹遭判無期徒刑、18年 新北社會局:強化保母四大課程

台北地院國民法官法庭審理保母劉彩萱、劉若琳姊妹涉嫌虐死男童剴剴案上月底、本月初密集開庭,合議庭今天宣判,劉彩萱判無期徒刑...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