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稱風電、太陽能每度多5元 童子賢:核電可省N千億

台中母子逛誠品被當賊 市警局認有疏失今記「申誡處分」

今急凍剩4度…還沒冷完?專家曝3月「最後一波」冷空氣時間

台北市人行道如「踩地雷」 地磚鬆動汙水濺濕鞋襪惹怨

許多人行道磚面破損、鬆動多日,卻未見北市府派員修復。記者鍾維軒/攝影
許多人行道磚面破損、鬆動多日,卻未見北市府派員修復。記者鍾維軒/攝影

北市推動「海綿城市」,人行道改透水鋪面,下雨路面不積水,但部分人行道年久失修,民眾猶如踩地雷,不慎路過鬆動地磚使下方積水濺起,汙水弄濕鞋襪、褲子引發民怨。新工處說,地磚松動員因主要是駕駛違規把車輛行駛在人行道上所致,未來除加強巡察、取締外,接獲人行道缺失反映,會在1小時內到場、4小時內緊急修復完畢。

柯市府2015年起推動海綿城市計畫,人行道、瀝青改透水鋪面,讓水流到地下,路面能保持乾爽、不積水,但破損、鬆動未修補恐成「地雷」。北市工務局統計,2021年至今年4月底,人行道損壞通報有3466件,市民天天可見未修復的破損地磚。

有民眾反映,近期天氣陰晴不定,有時連日大雨、有時豔陽高照,多次走在人行道上,常常看見有破損的地磚無人修復,但至少還能避開,最討厭的是地磚鬆動肉眼無法觀察,結果走過去才發現此事,結果在地專下的髒水全部濺起,弄濕鞋襪、長褲,還沾染汙漬難以清洗,「送洗費用北市府要賠償嗎?」

議員何孟樺表示,北市以往每年人行道破損、鬆動件數約為1000件,今年截至5月底,也有461件的破損案件,如果再加上未發現、通報的件數,破損的地磚隨處可見。路面鬆動、破損有民眾通報與主動巡檢,並非每個人都會立即通報,加上巡檢頻率不足,能即時修復的案例不勝枚舉,千萬別讓市民走在人行道上都要膽戰心驚,讓海綿城市淪「地雷城市」。

北市新工處回應,目前每2個行政區有16名道路巡查員,負責道路路面及人行道等日常巡查作業,其中人行道部分以步行或自行車巡,1個月循環率巡查。

新工處指出,地磚鬆動主因是駕駛將車輛行駛人行道磚面所致,未來更新人行道鋪面時,若遇有機車停車格路段,皆請停管處評估改以機車彎方式設置,以減少車輛行駛在人行道機率,也會請轄區分局加強取締違規行駛在人行道的車輛,延長使用年限。

新工處說,未來將針對人行道機車停車格等路段加強巡查維護,並於接獲民眾反映人行道缺失案件時,於1小時到達現場確認案件狀況,4小時內完成緊急修復處理及登錄,並於確認安全無虞後,於期限內完成後續永久修復。

許多人行道磚面破損、鬆動多日,卻未見北市府派員修復。記者鍾維軒/攝影
許多人行道磚面破損、鬆動多日,卻未見北市府派員修復。記者鍾維軒/攝影
民眾走在人行道上踩到鬆動地磚如「踩地雷」,磚面下的汙水濺起弄髒鞋襪。記者鍾維軒/攝影
民眾走在人行道上踩到鬆動地磚如「踩地雷」,磚面下的汙水濺起弄髒鞋襪。記者鍾維軒/攝影

人行道 北市

延伸閱讀

私設道路人行道長青苔 男子滑倒請求百萬國賠法官判准

彰師大爭便當街人行道 以標線塗鴉及斜停機車測試找解方

台南新營中山路圓環將改造 擬增設停車位、估1年內完工

汐止婦突自3樓陽台墜落 重摔人行道頭部重創送醫不治

相關新聞

「邱議瑩嘆比我凶!」 蔣萬安曝邀魏汶萱入團隊是借重這專業

北市長蔣萬安小內閣人事大異動,先前在立法院曾與民進黨立委邱議瑩互嗆的三立電視台前記者魏汶萱,也將加入蔣萬安副發言人團隊。...

新北平溪人口老化 市長侯友宜:長輩缺什麼就做什麼 且要做好

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到平溪主持「行動治理」座談會,向里長說明地方建設進度聽取心聲。侯說,平溪人口老化趨勢很難改變,照顧老人是...

台中大巨蛋獎落誰家?市長盧秀燕:非我能決定

台中市長盧秀燕訪日考察大巨蛋,回國後台中大巨蛋進度加速,各地想爭取「孵蛋」,有議員推薦西屯,也有議員希望到烏日或梧棲。盧...

政府幫你脫單!台北信義區邀40男女「喜相逢」條件曝光 3行政區也能報名

台北市信義區公所將於4月26日舉辦「信義喜相逢」單身聯誼活動,活動全程免費,凡年滿30歲至45歲,設籍、居住、工作或就學於台北市的單身者,都可以報名參加。

AI也能談心!北市將生成式機器人引入少年中心 最快年底研發完成

北市社會局今舉辦「114年度重要政策暨預算說明會」,介紹預算分配及二周年施政成果,今年更已「社會福利」與「數位轉型」、「...

傳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布局新北 藍營:想選市長不能兩手空空

2026新北市長選戰提前開打,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傳出農曆年前拜會前總統蔡英文,之後可能請辭秘書長投入選戰。國民黨新北市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