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車窗擊破點位置標示不精準 公車、客運逃生難度倍增

大客車發生意外,乘客只有60秒能撤離,除了安全門門、滅火器等設施,就是擊破車窗。但有民眾反映,公車內的車窗擊破點標示不精確,只差幾公分就無法將車窗打破,影響乘客安全。北市公運處承諾,會在1個月內邀集業者檢討正確位置,統一要求精準標示,未來也會依照該項標準進行場站檢查。
為避免緊急狀況無法逃生,大客車內裝設安全門、車頂逃生門、破窗器與滅火器等設備。議員鍾沛君表示,從小到大認知,強化玻璃安全窗的擊破點會標示在4個角落,但有民眾搭公車時發現,雖然整體來看現在標示的點都是角落,但實際上卻不在「最佳擊破點」。
「乍看之下是小問題,但在緊要關頭就成了大問題」鍾沛君指出,實際測試車窗擊破點最佳位置,其實只有小小的範圍,如果偏離了幾公分,就會從敲3下就能擊破,變成用力狂敲也無法打碎,效果差很多,真的需要把車窗擊破時,逃生難度會大幅提升。
鍾沛君說,如果擊破點沒有在正確位置上,逃生時間就會被壓縮,要求台北市公共運輸處在1個月內改善,清查有多少車輛車窗擊破點標示需要修正,她建議可以貼上箭頭指出正確位置,或是重新設計貼紙,確保民眾安全。
公運處長常華珍回應,現在所有車種,包括大巴、中巴、電動車、柴油車都會檢查,若車輛是屬於活動安全窗就沒有擊破點,一推就開啟,其餘車輛的車窗都應該要有擊破點標示,定期檢查的數量逾3000輛。
常華珍說,無論方法如何,還是希望能有一致性,會在1個月內邀集客運業者,討論「車窗最佳擊破點」的位置,並且統一標示,訂定規範後,讓業者依標準作業,未來進行場站檢查就會根據標準查核。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