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華又老又窮、大安超有錢?當地人有話要說

台北市依照低收入戶數及中高齡人口分析,萬華區為「老人多、窮人多」,當地忠貞里長林錫祺感嘆,物資是最為急迫,而新和里則是老人最多,里長邱惠雯認為,鄰里間社福要依照老年人口比例,非常齊頭式補助。至於大安區,雖然老人多、窮人少,當地錦泰里長范燕淇點出獨居問題,「不是有錢就會生活。」
根據統計,萬華區忠貞里從民國108到111年,低收入戶數平均255戶,為萬華最高。林錫祺感嘆,當地為早期眷村、榮民,很多都是低矮房子,「即使有房都很小間,8、9坪卻住著10幾個家人。」社會資源最基本的莫過於錢和物資,社會局給予的有限,多靠議員、民代協助幫忙。
萬華區新和里總計8000多人, 65歲以上長輩就將近2000人,老年人口佔比高。邱惠雯說,在疫情期間,長輩打流感疫苗比例增高,不過,因為每個里的劑量配比採齊頭式,造成搶打疫苗狀況,反應過後,今年施打流感疫苗會依照人數進行調整,「應該要以各鄰里狀況不同去調整,而非齊頭式一致。」
有鑒於萬華老年人多,邱惠雯也說,今年攜手萬華社福中心,邀請熱心里民參加訓練擔任慰問全區150位長輩的志工,「畢竟老化快速,社工服務量能過高,跨里合作希望能分攤壓力。」她自己也在里內關懷據點設置18種課程,星期一到五也有共餐、傍晚也有食物銀行,盼能全方位照顧到需要里民。
雖然65歲長輩人口一樣多,但是富裕的大安區也有著自身課題。大安區錦泰里在民國109年統計,僅有2戶低收入戶,范燕淇說,這2位為外來租客,「大安區房價起碼都2、3千萬起跳,有房自住者都不會是弱勢民眾。」畢竟,人口結構多以退休軍公教或中華電信高階官員,自然每個月能領有公家單位的月退。
不過,范燕淇說,錦泰里屬於早期開發社區,里民的孩子不是搬出去就是到國外深造,獨居長輩成了照護首要議題,「不是有錢就會生活,他們不會用錢,所以要協助他們生活起居,有些是失智、臥病不能自理。」反而社福資源需要投入在獨居長輩身上。
范燕淇在里內舉辦共餐等活動,鼓勵長輩們出門走走也散散心,現在,他在關懷據點開設準備老年生活的課程,邀請65歲以上民眾參加,「大家都會老,所以要先超前部署,趁著還能維持自理時先準備起來。」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