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小黃狗撿回2隻「超萌虎斑奶貓」暗示主人收編 網一看嚇壞:不想活了嗎

直播/「500趴2023」搶先帶逛!即日起連三天熱鬧登場

北市防災彭啟明打70分 提6建議籲3年多後進步到85分

台北市議員顏若芳、趙怡翔、林延鳳及苗博雅等人,邀請氣象專家彭啟明與各局處單位出席「921韌性台北減災防災座談會」。記者鍾維軒/攝影
台北市議員顏若芳、趙怡翔、林延鳳及苗博雅等人,邀請氣象專家彭啟明與各局處單位出席「921韌性台北減災防災座談會」。記者鍾維軒/攝影

9月21日為國家防災日,北市議員顏若芳、趙怡翔、林延鳳及苗博雅等邀請氣象專家彭啟明出席「921韌性台北減災防災座談會」,各局處率先報告各項防災措施,彭啟明最後評論打了70分,強調北市還有許多進步空間,提六點建議,希望3年多後可以進步到85分。

今天上午9時21分,中央透過細胞簡訊發送防災警報,座談會中所有人皆落實防災演練,躲進桌下等待警報結束。

彭啟明在「921韌性台北減災防災座談會」開場時說,預警資訊要能有效傳達到每個單位,常態做複合式災難演練,比如說地震加颱風、連日暴雨等,台灣未來遇到愈來愈多,現在教育訓練不夠,如何改變、習慣,並得到早期預警後提早準備是非常重要的,損失就能減少很多。

北市消防局報告中提到,有關防災部分,現在要做的最多事情就是社會溝通,必須要讓大家理解發生災害後要有哪些處置與作為,消防局也很努力在與專家委員做這方面的討論,比方住家附近哪裡有避難所、身心障礙、行走不便的民眾要如何避難,都還要去學習。

趙怡翔表示,台北市幾年來都有努力朝韌性城市的方向邁進,是否足夠仍要持續檢討,像是逃生動線、避難標示等資訊要更透明,編列的防災預算是否足夠,都是市府單位和北市議會要一起努力,讓台北市成為防災典範。

林延鳳說,921大地震時,並沒有任何預警或防災機制,才導致嚴重災情,後來建立許多防災預警機制。北市有不少老舊公共管線、近來基泰建設人禍,這些都是災難的一環,平常應建立維護修繕機制避免天坑,公部門要扮演好因應災難的重要角色,事前準備比事後來的好。

苗博雅指出,災難發生時的橫向平台是否能發揮良好的區域聯防效果,還有待加強。針對大直民宅坍塌案,各局處努力救災善後,但現場調度可以更精進。她舉例,消防局調度水車,最後一台都沒用到就相當可惜。救災沒有標準答案,但如何更有效率才是各單位要去思考的,每一分資源和人力都很珍貴。

彭啟明會後替北市府的防災能力打70分,認為北市還有進步空間,未來可以慢慢進步到85分。他提了6點方向,包括政府無法應付下一個複合式大災難;六本木地下存了5000人3天的物資,但台北市沒有。沒考慮寵物及外國人防災;未落實防災演,民眾收到防災簡訊不會落實;資訊局在防災沒有角色,烏克蘭遇到災難就靠APP掌握,有資訊傳播很要;帳棚量能也不足;企業是防災的樁腳,目前公私協力不足,應建立夥伴關係。

「921韌性台北減災防災座談會」進行中,9時21分國家防災警報響起,所有人都躲在桌子下。記者鍾維軒/攝影
「921韌性台北減災防災座談會」進行中,9時21分國家防災警報響起,所有人都躲在桌子下。記者鍾維軒/攝影

北市 彭啟明 機制 921大地震 細胞簡訊

延伸閱讀

海葵路徑「從琉球修到台東」 彭啟明指出關鍵原因

中颱海葵預計台東登陸 彭啟明:特殊點是資訊非常亂

是否登陸受準海葵影響 彭啟明:蘇拉不俗辣 暴風圈觸陸時最強

蘇拉進逼做好防颱準備 彭啟明:預期往恆春半島接近

相關新聞

離情依依!王世堅總質詢送倒數計時器喊「最後一次」 蔣萬安笑回:不一定

民進黨市議員王世堅,參選大同、士林立委,下午在市會議總質詢時送市長蔣萬安倒數計時器,替蔣萬安剩下的3年998天市長任期倒...

雙北達成共識!中和公館線延伸國父紀念館 鐵道局晚間回應了

雙北達成共識,捷運中和公館線將延伸至國父紀念館為中和光復線,路網方案已送交通部。鐵道局今晚表示,等收到交通部核轉的報告後...

萬聖節大玩Cosplay為何要扮「航海王」索隆?蔣萬安親曝原因

台北市長蔣萬安今天參加「天母搞什麼鬼萬聖節嘉年華」,與民眾同樂一起便裝搞怪,蔣萬安昨晚先在臉書貼出一張綠髮背影照,還要網...

大巨蛋最新進度?北市府:11月閉門和萬人棒球賽測試

台北大巨蛋預計10月下旬可取得使用執照。台北市議員徐巧芯今天詢問大巨蛋壓力測試進度;台北市體育局長王泓翔說,11月初和中...

北市新學年66校午餐喊漲 業者嘆「路邊攤價格、五星級規格」

基隆市深美國小發生疑似食物中毒,基隆市長謝國樑今天喊出營養午餐再加碼10元,讓品質更好,根據北市教育局統計,112學年度...

北北基桃沒放假 侯友宜臉書挨酸:全新北只有你放假

小犬颱風來襲,全台今天只有北北基桃沒放颱風假,新北市長侯友宜臉書湧入大批不滿網友,痛批「可以看看窗外的天氣嗎?」不少人強...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