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林成年禮首度結合科技玩AR 20位學子「e起轉大人」

台北市士林區公所今年成年禮「鼓勵成年.e傳情」在市定古蹟慈諴宮登場,首度融合古禮儀式與創新AR技術,為禮生與父母打造專屬AR酷卡,吸引20對親子共襄盛舉。公所表示,利用手機掃酷卡,禮生與父母間能傳達雙方說不出口的內心話,盼在科技新世代成長的新生代,以創新方式感謝養育之恩。
公所表示,成年禮是少男、少女邁向成人階段的象徵儀式,古代的男子行冠禮為20歲、女子行笄禮是15歲。北市是國際化都市,近年許多不同國籍的新移民加入,特別放寬參加年齡放寬從16至25歲,凡設籍北市或就讀北市高中職與大專青年都能參加,盼更多新移民家庭體驗成年禮,進而融入台灣文化。
士林的成年禮歷史悠久,迄今舉辦超過20年,士林區公所攜手具有古蹟指標的宮廟合作,藉此讓民眾更認識地方古蹟與文化傳承的意義,是當地的年度盛事。公所指出,今年選在台北市定古蹟慈諴宮,廟中供奉媽祖與註生娘娘,是保胎與護佑孩童的神祇。
今年的成年禮昨天舉行,士林區公所與銘傳大學合作,首次將傳統禮俗文化結合AR技術,透過情境體驗,增加親子的互動與回憶。士林區長洪進達為禮生「掛平安符」代表保佑平安,緊接奉茶行感恩禮等古禮儀式,再由禮生與家長一同參拜,祈求天上聖母與文昌帝君保佑,最後以AR技術傳遞禮生與父母間感情。
洪進達表示,慈諴宮集宗教、教育、經濟為一體的信仰中心,早在日治時期曾為八芝蘭公學校分教場(今士林國小)、士林信用組合辦公室(今士林農會),今年成年禮在200多年歷史古蹟的慈諴宮天上聖母庇佑及見證下舉辦,別具意義,而活動結合AR科技與人文情感,可謂是傳統與創新的激盪。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