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消滅綠水龍 農局將採DNA溯源

外來種「綠水龍」入侵,新北市委託專家展開「獵龍行動」,去年改找兩棲爬蟲類專家游崇瑋的專業團隊捕抓,為避免像綠鬣蜥在中南部氾濫,下月起將採樣做DNA鑑定判別,釐清是原族群繁衍或遭棄養。
台灣爬行類動物保育協會理事長游崇瑋表示,綠水龍與綠鬣蜥常被民眾搞混,目前綠鬣蜥主要分布在中南部,習慣棲息在樹上或樹林深處,較難捕抓,才會失控大量繁殖。
綠水龍早在2011年就在新北八里、林口交界的紅水仙溪、新店安坑的五重溪被發現有族群出沒,但因非常依賴水,出現範圍不會超過溪流旁超過20公尺,移除靠人力在夜晚沿著溪流巡視,看到在兩側樹枝睡覺就直接捕抓。
游崇瑋說,綠水龍對環境生態影響比綠鬣蜥更大,除了會捕食青蛙、蜥蜴、蚯蚓外,還會有斯文豪氏攀蜥、褐樹蛙等台灣特有種,不過還好綠水龍的行為較易掌握,幾年前其他專家學者抓到400多隻,2021年抓到321隻、去年抓到197隻,數字逐漸下降,推估野外綠水龍變少。
但為更有效消滅野外綠水龍,游崇瑋與團隊4月起將與師範大學研究室合作,要將新北八里、安坑抓到的綠水龍取下組織DNA判別,建立構資料庫,未來若台灣其他地方出現綠水龍,經比對就可以知道來源。
新北市農業局表示,本年度除持續清除外,將針對捕獲樣本進行DNA檢測,建立資料庫,以比對日後捕抓的綠水龍是原族群增殖或人為惡意野放,以提供中央對該物種管制參考。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