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內科交通改善秀成果 幹道通勤時間減5%、堤頂一樣塞

北市交通局今公布內科交通3個月執行計畫改善成果,針對內科區域主次要幹道,包括堤頂大道、港墘路、瑞光路及舊宗路等,利用CVP電信大數據統計,估算平日尖峰小客車平均旅行時間,除堤頂大道無下降,其餘主要道路微幅下降約3%至5%。
議員批評說,58分進步到59分就說有改善,誠意還是不足,且對用路人來說沒有感覺,內科分流上下班方案至今未有下文,無法實質減少私人運具。
為改善內科交通壅塞問題,交通局表示,市長蔣萬安上任後,即親自至現場視察下午尖峰車流狀況,並啟動改善專案,於1月17日成立跨局處府級專案小組,並研擬短、中、長期執行計畫。短期執行重點為增加見警率以淨空路口、提升公共運輸量能使汽機車減量,以及透過交通工程改善車行動線。
交通局指出,計畫包含路邊停車格尖峰實施禁停管制、通勤/直達公車加開12班次、捷運文湖線尖峰加密班次及車廂改裝增加容量、YouBike站位倍增至40站、重要路口增加見警率、路口路段壅塞檢討及時段性禁左標誌改內照式等,3月30日起也會闢駛2線內科快線公車共84班次。
交通局說,北市府透過持續拜會內科發展協會、內科企業、當地里長、土木技師公會及邀請專家學者研商交通及ESG議題等模式,不斷滾動式檢討內科交通改善執行計畫,期以執法、工程及公私合作方式,逐步紓解交通壅塞問題。
交通局提到,後續今年至明年的重點工作,將廣納在地意見,與企業合作,執行計畫有建置科技執法、闢駛北環幹線公車、擴大建置30處智慧號誌及檢討內科道路路型等,推動綠色交通友善企業認證機制,以減少私人運具使用,紓解內科交通。
國民黨議員李明賢說,雖然略有改善,但58分進步到59分就說有改善,誠意還是不足,且對用路人來說沒有感覺,堤頂大道進入國道、市區都是塞,沒有真正解決問題,應具體有效提供誘因執行分流上班、推廣共乘,實質減少內科私人運具才能短期解決塞車。
民進黨議員何孟樺認為,增加公共運具的同時也該做好配套措施,市府先前研議促進內科分流上下班的方案至今未有下文,提供優惠推廣民眾共乘外,也應該搭配針對企業端的離峰通勤誘因,才能短期就立竿見影。內湖許多地方會塞車跟高速公路匝道口不少也有關係,市府也應分進合擊,同時跟中央高公局討論改善上匝道時間的方案,避免讓民眾都塞在匝道口。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