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13縣市大雨特報注意雷擊及強陣風 吳德榮:周四又一波鋒面雨帶

回收技術升級 新北首座AI資收廠今啟用

4支AI手臂同時運作,每分鐘可抓取至少220件、一年約可處理2500噸的資收物。圖/新北市環保局提供
4支AI手臂同時運作,每分鐘可抓取至少220件、一年約可處理2500噸的資收物。圖/新北市環保局提供

新北市第一座具AI人工智慧的資源回收物細分選廠房「新北市資源循環教育基地」,去年9月開始試運轉今日正式啟用,該基地以自動化設備及AI技術讓勞力密集的資源回收工作轉型升級,更結合智慧建築、參觀廊道及屋頂觀景平台的設計,成為新北重要的環境教育基地。

副市長劉和然表示,「新北市資源循環教育基地」位於五股夏綠地,為新北第一座室內大型資源回收物專業細分選廠房,其專業廠房及自動化智能化設施分類數量可達56類,啟用後每年可處理五股、三重、蘆洲一帶1.2萬噸的家戶資源回收物,紓緩新北市人口逐年增長及經濟蓬勃發展所帶來的垃圾問題。

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表示,新北市轄內回收率從2020年的60.75%,至2022年底提升至63.49%,皆優於全國平均值,足為各縣市表率。很高興看到「新北市資源循環教育基地」完工投入回收工作的行列,這一嶄新細分類廠勢必成為新北市資源回收作業里程碑與地標。未來環保署會持續研訂可有效提升資源回收績效並實質減輕基層清潔隊員資收作業負荷等雙贏政策。

環保局說明,傳統資收作業以人工進行分選,需廣大佔地、密集勞力,且環境維護較為不易,「新北市資源循環教育基地」運用創新分選科技的廠房,以自動輸送帶搭配人工初步整理後,再以光分選機分選塑膠類及紙類、以磁選機快速分選鐵製資收物,並配備富智康集團與大豐環保合作開發的「FIH ROBOTICS智能回收機器人」。

試運轉期間原只配備1支第一代AI智能分撿手臂,用以分辨紙類及紙容器,現在正式啟用後升級為第二代,不但數量增加為4支且功能更強大,可識別紙類、紙容器、塑膠及鐵鋁罐等17類資收物,甚至肉眼難以分辨的不同塑膠材質,如PET、PP、PS、HDPE、LDPE,以及不同顏色都能精準分辨;4支手臂同時運作,每分鐘可抓取至少220件、一年約可處理2500噸的資收物,提升資收工作效率及資源再利用率。

環保局表示,「新北市資源循環教育基地」建築設計更融入低碳永續概念,二樓建置環廠參觀廊道,可讓參訪人員近距離了解物的循環旅程、資收物分選處理流程及再利用流程,加深對源頭減量、循環經濟等環保觀念的認識。

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左)及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右)前往基地視察開幕。圖/新北市環保局提供
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左)及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右)前往基地視察開幕。圖/新北市環保局提供

資源回收

延伸閱讀

獨/侯友宜黃袍加身?新北29區聯誼會長將赴黨中央連署

新北少年騎YouBike黃燈左切遭機車撞 「旋轉180度」倒地

新北每年篩檢子宮頸癌逾40萬人 篩出逾600名個案

相互包容忍讓 新北市婦女會表揚27對模範婆媳

相關新聞

士林、社子地區晚間大停電 民怨:要漲價又要停電?

今日晚間約7點半多,台北士林和社子地區傳出大範圍停電,涵蓋地區包括社子街、葫蘆街、社中街、社正路、延平北路、大南路等等,...

天母商圈又倒一家!40年茉莉小吃月底歇業 網解答:茉莉漢堡還在

天母商圈榮景不再!近日繼「天母百柏」營業25年後歇業,在天母商圈擁有40年歷史的「茉莉小吃店」,也宣告將在3月底正式熄燈。

社子島開發案「柯規蔣隨」?律師批北市府仍置之不理

2023年3月4日,是蔣萬安市長上任後,首次為社子島開發案「剔除區段徵收」召開地方說明會,然而說明會仍然打著柯市府的三大堅持:「同意比例過半」、「面積達500平方公尺」以及「不影響防洪計畫及主要計畫」前提下才符合剔除資格。導致本件將近五百六十五份陳情書申請剔除,卻僅有個位數區域通過剔除。且剔除後必須負擔公共設施的成本費用。

漫遊大稻埕進入台北時光長廊 碼頭貨櫃市集享Chill河岸風光

大稻埕坐落於捷運北門站至大橋頭站之間,特色街區集中於迪化街一段。

陽明山隱藏版無菜單蔬食料理 好玩食農體驗享受山林森呼吸

「梅居」沒有梅花,卻有長得極好的山櫻花和草山橘,很難想像,半世紀前這裡還是一片山坡柑橘園。

大巨蛋拚年底打棒球 月底鋪人工草皮

台北市大巨蛋通過防火避難及排煙審審查,預計年底營運,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昨指出,3月底將鋪設人工草皮,距離年底在大巨蛋打球...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