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160年古蹟「艋舺助順將軍廟」 修復之路最後一步

直轄市定古蹟「艋舺助順將軍廟」(晉德宮)今舉辦尾期開工典禮,文化局表示,自103年至今已陸續補助2300餘萬元,並協助申請文化部補助經費,此次工程將進行結構補強、牆面、二丁掛、聯絡廊道、鐘鼓樓、廂房修復等工程,除保存維護古蹟建物安全外,也將完整保留台北少見的對場作建築風格。
艋舺助順將軍廟創建於清同治元年(1862),並於日治大正八年(1919)購地重新改築,廟宇主祀助順將軍,是艋舺地區重要信仰中心之一。助順將軍信仰在台最早源於清乾隆年間,且目前調查文獻顯示於國內僅見於艋舺、淡水及五股三地,相當珍貴獨特。
文化局表示,艋舺助順將軍廟也是少有的對場作廟宇之一,建造時敦聘大木名匠陳應彬之徒陳田與泉州惠安溪底名匠王維允對場建造,由兩位大木匠師以中軸線為界,分別建造廟宇的虎邊與龍邊,形成兩側用料、雕工造型、裝飾各異其趣,在單棟廟宇展現不同流派風格的建築樣貌。而建物中保存臺灣北部重要彩繪匠師許連成的門神彩繪作品,更是修復工程保存重點之一。
文化局表示,在與助順將軍廟管理委員會攜手合作下,文化局協助進行「調查研究」、「修復及再利用計畫」、「修復工程規劃設計暨因應計畫」、及1至3期修復工程,109年更因文化局整體補助經費提高,鼓勵廟方提出建築所有待修復工程並進行第4期修復工程(尾期),自103年至今已陸續補助2300餘萬元,並協助申請文化部補助經費。
文化局表示,同時與助順將軍廟管理委員會協調,使修復建物係依據調查研究回復原有外觀,盡量維持建物舊有材料,並納入未來祭祀動線考量、寺廟使用需求等,以利未來文化資產使用機能提升。
文化局表示,萬華區目前已經有34處文化資產,其中市定古蹟共18處,盼未來艋舺助順將軍廟修復完成後,讓前來的每個人驚艷於廟宇的建築藝術,也能了解其背後傳承的傳統信仰文化與在地生活記憶。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