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古蹟學海書院上梁 預計明年修復完工

台北市直轄市定古蹟「學海書院」(現為高氏宗祠)前天舉行上梁典禮,將前廳大梁回歸原位,宣告學海書院第一期修復工程完成重要階段之一。台北市文化局昨日表示,全案修復工程分三期,預計2024年完工,預估耗資約1億1500萬元。
北市府自2020年起,已陸續補助學海書院約4300萬元,目前1、2期修復工程正執行中。文化局和高氏宗族攜手合作,修復建物時規畫以調查研究、舊照片、現況等依據回復原有外觀,盡量維持建物內部舊有材料,以保存清代書院的建築風華。
學海書院創建於清道光23年(西元1843年),為清朝淡北最高學府,同治和光緒年間,分別設置的艋舺義塾和淡水縣儒學皆附設於學海書院內,足見學海書院在北台灣教育史上的重要性。
日治時期,高氏宗族承購「學海書院」改作宗祠至今,學海書院最著名的院長為陳維英先生(1811-1869),地方人士尊稱為「陳老師」,其居所則稱之為「老師府」,除陳維英題的楹聯仍懸在講堂兩側牆面,為書院內珍貴歷史文物,建物也保存台灣北部重要彩繪匠師許連成的多幅作品,也是這次修復工程保存重點之一。
文化局表示,北市府除補助修復工程,也協助「修復及再利用計畫」、「修復工程規畫設計暨因應計畫」、「緊急搶修工程」、「彩繪保存計畫」、「彩繪修復工程」等,並協助申請文化部補助經費。
第一期工程進行前廳、正廳建築整體,以及內部建築裝飾工藝修復;第二期工程規畫修復右護龍廂房、軒亭,以及後廳建物;未來第三期工程為左護龍、景觀庭院,以及建置再利用所需設備,以利未來活化文化資產,預計2024年底修復完成。
局長蔡詩萍表示,學海書院有許多建築細節令人驚豔,建物由高氏宗族、文化局及建築師團隊合作維護,是文化資產保存的良好典範。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