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起 北市8樓以上建物定期公安申報

北市建物屋齡逐年升高,近年又發生老舊建物火災憾事,北市府昨公布明年元旦起4項新制,其中8層樓以上未達16層應每3年申報1次,共有9300棟須申報,明年3月前未完成申報,建管處可依建築法及公寓大廈管理條例規定開罰,最重可罰30萬元。藍綠議員皆建議,市府應協助大樓,例如補助費用或協助成立管委會等,否則實務上恐怕做不到。
建管處指出,原僅規定16層以上建築物每2年公安申報1次,新制則是建築物8層以上未達16層應每3年申報1次、16層以上應每2年申報1次。檢查項目為直通樓梯、安全梯、避難層出入口、昇降設備、避雷設備及緊急供電系統共6大項。
建管處指出,建築物所有權人應自行維護確保公共區域逃生避難動線暢通無阻,加強防火避難設施及設備安全意識,如走廊、樓梯間不得堆放雜物妨礙逃生,及常閉式防火門不得敞開或有無法關閉、損壞影響防火避難等。
民進黨議員陳怡君認為,檢查是好事,真正落實卻困難,因為不是每棟大樓都有管委會,即使政府開罰後,有些住戶想改善,其他人不見得會同意。最重要的是要有人整合,如果市府有心,可協助住戶成立管委會,再來談落實公安檢查申報。
國民黨議員李明賢表示,安全不容退縮並支持安檢,但是衍生的檢測、改善費用之高,加上價格不一,一棟大樓動輒花上20、30萬元,近幾個月接獲不少社區總幹事與主委反應,錢不知道如何負擔,建議市府研議補助,否則徒有美意,實際上卻做不到。
其他新制還有台北市建築物既有化糞池、既有汙水處理設施的廢除或改設汙水坑,原本補助5.2萬元到12萬元,明年起提高為6.5萬元到15萬元。
另外,只要是108年7月1日前取得建造執照、依公寓大廈管理條例成立管委會或推選管理負責人的公寓大廈,都可在充電設備完工後6個月內向建管處提出補助申請,以所設充電設備費用再扣除工資後的49%為上限。
最後則是為促進及保障原民就業權益,透過輔助產業、鼓勵創新等延續原民特色產業,將「原住民族事業體」納入「台北市輔助原住民族合作社及事業體發展補助須知」範圍,新增補助項目。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