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新北藤寮坑溝、大窠坑溪 生態變豐富

新北過去有4大「黑龍江」,髒亂惡臭且了無生氣,其中中和藤寮坑溝及泰山大窠坑溪原本是「三面光」混凝土河道,民眾抱怨不已。新北水利局透過生態工法整治改造,今年9月起監測生態,累計物種超過120種。
水利局指出,近年持續推動河川整治,將2河域改造為人與動植物共榮共存的近自然河川,而為持續追蹤河川棲地營造成效,2020年施工前規畫設計階段,調查發現物種68種,迄今已增加52種。
水利局提到,調查中發現河道深槽旁生長的草叢有遮蔽效果,適合蝴蝶與蜻蜓類棲息,隨處可見黃鉤蛺蝶、青鳳蝶、霜白蜻蜓、杜松蜻蜓及善變蜻蜓等;鳥類如台灣保育類八哥與紅尾伯勞、台灣特有種五色鳥等都現蹤;水道積水處發現澤蛙。大窠坑溪有紅冠水雞幼鳥跟亞成鳥,翠鳥、磯鷸及合浦絨螯蟹(俗稱毛蟹)也到訪。
水利局長宋德仁說,為減輕工程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水環境規畫設計及施作過程中,盡量減少水泥化設施,使用現地材料,降低對環境生態的傷害,也打造多元棲地、設置生物通道。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